“把圍巾蒙在仁多瑪上空,一掀開,一切都不一樣了。”仁多瑪的牧民這樣形容村莊的改變。在一個美國女子的帶領下,一條圍巾把青藏高原上的小村莊與法國時尚T臺連在了一起。
諾爾工廠CEO德清和員工進行頭腦風暴。采訪對象提供
大字不識幾個的牧民被派往柬埔寨學習織造手藝。那些曾經撿牛糞、擠羊奶的粗糙的手,如今每年織造出上萬條牦牛絨圍巾——它們掛上國際知名奢侈品標簽,每條價值上千歐元,順著村里去年才剛硬化的公路,直通巴黎時尚秀場。
訂貨商從世界各地飛來,拉到多少“洋客人”,成為出租車司機炫耀的資本。就連被酥油茶味道浸泡千百年的村莊,也開始飄出咖啡香。
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佐蓋多瑪鄉的仁多瑪村,牧民不用為采購日用品花3個多小時往返城鄉。這個有著1500多人的青藏高原上的村莊,冒出4家飯館和10多個商鋪。
搖著轉經筒的老人談論著這個美國女子“把惡劣的環境改變了”;往返城鄉的貨車司機等在工廠門口,只為“遠遠看一眼美國人”;這里飄著關于她的傳說,比如“嫁給了當地藏族人”。
“我們想創造一種產品連接世界,為村民提供就業機會,讓創造者為之自豪。”美國女子德清·雅詩整理著手中的十幾條圍巾。2007年,她的母親在仁多瑪村投資生產牦牛絨圍巾,工廠取名“諾樂”,藏語有“牦牛”“財神”之意,德清出任CEO。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