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季《中國詩詞大會》中,有兩位外國選手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一個是擊敗才女武亦姝攻擂成功的新加坡女大學生李宜幸,一位是熱愛毛澤東詩詞的美國大學生伍淡然?;蛟S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外國選手沒有太大的比賽壓力,反而顯出一派輕松,李宜幸攻擂的過程眉頭都不皺一下,伍淡然也是表現呆萌,采訪中,令人感觸的是他們對中國詩詞的純粹熱愛。
新加坡姑娘:以前喜歡詩詞,很孤獨
來自新加坡的李宜幸正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就讀,自幼喜歡中國古詩詞,看到有學長在留學生群里發了報名資訊,就抱著嘗試的心態報名,通過電話面試,加入百人團。第五場比賽中,她上場攻擂成功,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但接受采訪時,李宜幸解釋淡定只是“顯得”,因為從來沒有懷著勝負心,抱著上臺玩游戲的心情,不在意結果而已。她說,參加節目最大的收獲是在百人團中結識了各行各業各年齡層的詩詞達人,里面藏龍臥虎,單論學識,自己并不如百人團里的很多人,所以一直抱著敬佩和學習的心態參賽。“以前喜歡詩詞,是很孤獨的,因為在新加坡的環境,很少有同好。參加這個節目,能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浸潤在詩詞的氛圍里,真覺得是一件幸事。”錄制期間百人團同吃同住,常常會一起玩飛花令,也會寫詩詞酬唱,有時候吃飯玩飛花令,你一句我一句,飯都忘記吃了。
參加《中國詩詞大會》對李宜幸觸動最深的是,看到百人團里有那么多人是在用生命愛詩詞,不管身處怎樣的環境和行業,在對詩詞的熱忱上都秉持初心。李宜幸謙虛地說:“我是中文系的學生,學好中文是我的本分,不足為奇。但他們之中,還有不少優秀的理科生,在我看來他們真是文武雙全,非常佩服。此外,我一直覺得自己在英語教育環境下堅持自學詩詞很不易,但是如果比起劉澤宇老師在工地仍然天天清晨讀書、李丹鳳姐姐一邊在田里勞作一邊背詩,我覺得我的環境已經太優渥了,我的努力也微不足道??吹剿麄儯屛矣X得自己應該更加努力。”
李宜幸十二歲時,媽媽開始教她背誦自己喜歡的詩詞,耳濡目染之下萌生了興趣,漸漸詩詞滲透在她的生活里,成為喜怒哀樂的寄托,不離不棄的良伴。如果晚上失眠,她就背一首長詩,《琵琶行》不夠就再加首《長恨歌》,她也喜歡填詞,本來煩惱的情緒如果用詩的語言表達出來,也會變成一種美。漸漸的,詩詞從最初的愛好到影響人生軌跡,成為她到北京大學就讀中文系的重要原因。李宜幸最喜歡詩人蘇軾,最喜歡他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在她看來, 蘇軾是出世與入世的完美平衡,是一個在看透了人世之后仍然熱愛生活的人,對這樣的人生境界分外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