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死神擦肩而過后的秦三杰更加珍惜學習絹藝的機會。短短半年的時間,他就掌握了絹藝的基本技法,煩瑣的工序在他的手中變得井井有條。“從洗絹、連壓、上膠到絹刻、串連、成裝……樣樣我都能上手。”
“別看小小的蟈蟈,身上的結構復雜著嘞!”秦三杰說,在眾多的花草昆蟲中,他偏偏對蟈蟈情有獨鐘,常常獨自一人跑到荒郊野外,仔細地觀察蹦來跳去的蟈蟈,模仿它的動作和身姿,有時觀察蟈蟈甚至都忘了回家吃飯。
為了細致地了解蟈蟈的習性、掌握蟈蟈的身體結構要領,秦三杰在家里養起了蟈蟈。他一有空就爬在蟈蟈籠子前細心觀察,仔細記憶蟈蟈的一舉一動,時間一長,蟈蟈的任何反應,秦三杰都熟記在心,甚至蟈蟈吃食、休息、打斗的姿態,秦三杰也能夠付諸于娟藝之上。
與蟈蟈打上交道的秦三杰沒有想到,正是這個小昆蟲,日后成為他享譽世界的“秦氏絹藝”看家寶。
山花獎獲獎作品——“秦氏絹”藝代表作《蟈蟈白菜》。中國青年網實習記者 李華錫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