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不是土豪,但蒲松齡這一切也來之不易,是靠他的奮斗賺來的,我們且來看看蒲松齡的財務自由之路。
起步艱難:分到三間房屋幾乎是“敞篷”屋
蒲松齡的家世是很普通的,祖上沒有達官貴僚,也沒有商富土豪,過的是平民百姓的小日子。其父親雖然是飽學之士,也中過秀才,然而迫于生活壓力,不得不放下功名夢,棄儒從商,辛苦輾轉,慘淡經營,勉強維持生計。蒲爸爸沒有成為富一代,留給兒女們的遺產當然也不會多。等到蒲松齡兄弟幾個長大了要分家,分得也很寒酸,沒有金銀財寶,沒有高樓大廈,只有幾間農舍,一些農具。而蒲松齡分到的,更是寒酸中的寒酸,貧寒中的貧寒,完全不具備生存基礎。
蒲松齡的兄弟們分到的,雖然談不上豪奢,但至少在居住方面還能風雨無阻,生產工具方面也配備整齊,例如分到的房產是“夏屋”,也就是那種有兩層樓,同時室內面積也比較寬敞的房舍。可憐當時25歲的蒲老師為人老實,學的是孔融讓梨,處處讓著兄弟們,老婆又太賢惠,不敢跟妯娌們爭,結果分到的財產是薄田二十畝,生產農具全是哥嫂妯娌們挑剩的。分到的房子更是嚇人,“農場老屋三間,曠無四壁,小樹叢叢,蓬蒿滿之”,看到這里,真是觸目驚心。破舊老屋三間,居然還沒有墻壁,四面長滿小樹和蓬蒿,簡直就是敞篷屋。就這么個基礎,還得養活父母妻子。蒲老師啊,您這日子怎么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