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中考資格進行審查時,老師發現某中學生的戶口本疑似有假,遂請公安機關辨別真偽。
為何使用假戶口本報名,假戶口本從何而來,何人參與其中,該案藏有多少貓膩?公安機關順藤摸瓜,查辦了一起教育機構、在職老師伙同他人偽造戶口本的窩串案,五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被采取強制措施。
目前,該案正被青浦區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中考前戶口“轉”到上海
今年4月14日,本市青浦區一所中學內,負責查驗學生證件的張老師對本校近500多名考生的報名證件、表格、戶口等資料逐一審查,唯恐有半點疏忽,耽誤學生中考。
在查辦本校初三年級4班王一晨的報名材料時,張老師發現這名學生的戶口本與別的不太一樣,于是找來王一晨的班主任了解情況。班主任告訴張老師,王一晨系外地戶籍,幾年來一直持居住證上學。中考前,王一晨的父母告訴老師,他們的戶口轉到上海來了,通過什么途徑轉的,班主任也不太清楚。
這本戶口本會不會有問題?張老師馬上到所在派出所核實情況,請民警鑒別真偽。
戶籍民警上網比對后發現本市戶籍系統中根本沒有王一晨的個人信息。民警隨即將該戶口本扣押,并將王一晨的父母傳喚到案,進一步了解情況。
原是父母繳了20萬辦積分
原來,王一晨五年前隨父母來滬。父母在青浦做生意,王一晨在公辦學校讀書,學習成績優秀,一直名列年級前茅。
但是,王一晨是外地戶籍,居住證積分短時間內達不到120分,按照上海市目前有關規定,孩子無法通過上海中考進入普通高中就讀,必須回原籍參加中考。
王一晨在某教育機構參加培優補習得知,教育機構的老師陸某的朋友蔡某,可以代為辦理居住證積分,在短時間內能夠積分達120分,滿足孩子參加中考的條件。但是對方提出了一個附加條件,王一晨必須在這個教育機構一次性繳納20萬元人民幣——5萬元作為學費,15萬元為辦理證件費用。
王一晨父母聽說這種方式能讓孩子參加中考,連忙點頭答應,承諾只要能辦成功無論多少錢都可以。他們當即向陸某繳納了20萬元,并簽訂了“考學服務協議書”合同。合同載明,該教育機構幫助解決學生在上海考學的問題。
輾轉多人辦理積分事情
蔡某是另一個教育投資機構的負責人。
在辦學過程中,蔡某發現有一些學生家長[微博]往往因居住證達不到上海市政府要求的積分而苦惱,時常向他咨詢如何才能滿足中考或高考[微博]條件。由此,蔡某想到如果在辦學之外,拓展一項辦證業務,既能穩定生源,也能收取額外的不菲費用,豈不兩全其美?于是,他開始關注能為他提供辦證業務的途徑。
鄧某系在蔡某的教育機構從事兼職的老師。鄧某曾告訴過蔡某,他認識一名上海某文化傳播公司的負責人牛某,牛某有朋友可以幫助非上海戶口人員的子女參加中考高考。
2014年8月的一天,陸某撥通蔡某的電話,請他幫忙為王一晨辦理居住證積分事情。蔡某又找到鄧某,問鄧某有沒有辦法解決。
鄧某一聽生意來了,滿口應承下來。鄧某來到牛某的公司,將王一晨的材料向牛某提供。牛某答應,要預收取王一晨9萬元,但并沒有說明具體通過何種途徑來操作。鄧某向蔡某轉達了牛某的意思,蔡某向陸某索要了10萬元的打點費。陸某將10萬元轉給蔡某,蔡某又轉給鄧某,鄧某將其中的9萬元轉給牛某,牛某拿到錢后著手操作。
20萬元辦了個假戶口本
一個多月后,牛某打電話告訴鄧某,稱事情辦好了。當鄧某去取材料時,牛某將一本嶄新的戶口本給了他。
鄧某覺得十分疑惑,本來說的是辦理居住證,現在怎么變成了戶口本?鄧某發現,王一晨已經擁有上海戶籍。鄧某覺得心理沒譜,便詢問牛某這個戶口本是否可行。牛某大手一揮,說“沒事,沒事,我已經辦過多次了”。鄧某半信半疑,將戶口本給了蔡某,讓其給王一晨報名參加上海中考。
王一晨的父母一看戶口本,就明白了這是一張假的戶口本。20萬元換來了一個薄薄的戶口本,夫妻顧不上太多,將戶口本交給孩子,并囑咐王一晨要保守秘密,不要亂講。
結果發生了本文開始的一幕。
[新聞鏈接]
檢察官:家長切勿一門心思找政策漏洞
據嫌疑人供述,蔡某先后介紹多名客戶給鄧某,鄧某再聯系牛某辦理證件。幾次“成功”合作,使得陸某、鄧某和蔡某、牛某之間的信任感倍增,一個由招攬、聯絡、具體操作組成的偽造證件黑色鏈條形成。
案發后,市公安局物證鑒定中心對涉案的 《居民戶口簿》 進行比對,發現這些戶口本系偽造。經審查,犯罪嫌疑人蔡某,鄧某和周某、牛某均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據該案犯罪嫌疑人供述,近年來,類似王一晨的家長有很多,他們一門心思尋找政策的漏洞,達到讓孩子讀書的目的。某些教育機構為圖私利,暗中聯絡、串通,與不法分子勾結。
承辦檢察官提醒,公民應在法律政策的框架內從事活動,一定要按照國家、政府的有關規定,切不可鉆制度的漏洞鋌而走險,到頭來得不償失,甚至觸犯法律。(記者 黃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