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位于法國的巴黎圣母院被一場大火燒毀,標志性的尖頂被燒斷、坍塌、倒下,令全世界深感痛心。大火之后,法國方面稱,打算在5年內恢復巴黎圣母院。
為了給巴黎圣母院的未來創造一個新的愿景,獨立出版公司GoArchitectGoArchitect舉辦了一場巴黎圣母院教堂設計競賽(The People's Notre-Dame Cathedral Design Competition),沒有想到冠軍被杭州小伙子拿下了。
當地時間8月6日,GoArchitect正式宣布,來自中國的設計師蔡澤宇和李思蓓提出的“巴黎心跳”方案獲得冠軍,其余五個入圍總決賽的隊伍分別來自加拿大、英國(2位)、美國和日本。
冠軍的獲得者中,蔡澤宇來自杭州,從小到大都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記者了解到,蔡澤宇小學就讀于浙大附小,2007年從文瀾中學畢業后進入學軍中學,并最終考入清華大學建筑設計專業完成6年本碩學習。此后,他又前往康奈爾大學完成了碩士學業。目前,在獲獎無數的SOM設計事務所芝加哥分公司工作。
獲得本次設計競賽的冠軍,蔡澤宇直言有些意外,“畢竟有50多個國家的200多個設計方案參賽,大牛很多。”蔡澤宇說,他比公眾提前一點知道了這個消息。當GoArchitect發郵件告訴他們獲獎消息時,兩個人都非常驚喜。
蔡澤宇從小就喜歡寫寫畫畫,接觸建筑設計后一直非常著迷,對巴黎圣母院的建筑也有一些情愫。
“在學建筑設計前后,我都去過巴黎圣母院。”今年四月,了解到巴黎圣母院著火后,蔡澤宇非常惋惜。從那以后,只要有閑暇,他就會在心里構思,如果是自己來修復巴黎圣母院的屋頂,將如何設計。
沒想到,機會真的來了。今年5月底,蔡澤宇和女朋友李思蓓聽聞GoArchitect要舉辦巴黎圣母院屋頂線建筑設計競賽,立即決定要參加。
因為平時要上班,他們只能利用周末和工作日下班后的時間,一次次進行頭腦風暴并進行分工合作。“我們研究了巴黎圣母院原塔尖設計師Viollet-le-Duc’s spire的設計思路,決定用具有東方特色的尊重歷史、傳承歷史方式,來完成這個方案。例如我們將原來的玫瑰窗設計用萬花筒的形式來表現,既能讓大家一看到設計方案就想到玫瑰窗,但同時又能從萬花筒中反射城市形態。”蔡澤宇說。
他介紹,“巴黎心跳”方案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可以映射城市風光的水晶屋頂,利用玻璃折射形成玫瑰花窗的“城市萬花筒”玻璃尖塔,以及塔尖上每半個世紀打開一次的“時間膠囊”裝置。膠囊所在的塔尖象征著巴黎的心臟,在磁懸浮技術的作用下有節奏地上下跳動。
但因為時間緊張,他們從構思、實現建筑圖紙等,總共只用了3個星期。加上,之前他們也參加過一些比賽,但成績不是特別突出,所以兩個人始終抱著“重在參與”的心態,很放松。
蔡澤宇說,這兩天,拿到冠軍的興奮勁兒已經消退不少,倆人都繼續投入到了正常工作中。“我是個比較順其自然的人,沒有給未來定太多的目標。但有一點是明確的:我想在SOM積攢幾年經驗后,就回國發展,開一家自己的設計事務所。”(浙江在線記者 紀馭亞 曾楊希 見習記者 劉蘇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