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北地區農村基礎教育發展滿意度調查》報告在陜西師范大學發布,再次引發人們對西北地區農村教育的關注。
2015年暑假期間,由陜西師范大學團委牽頭,聯合西北師范大學、青海師范大學、寧夏師范學院和新疆師范大學團委,依托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西北基礎教育與教師教育研究中心及其教育部“西部教育報告”項目,組成了《西北地區農村基礎教育發展滿意度調查》大學生社會實踐專項調研組。
5所高校的2000多名青年學生,分赴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5省區的97個縣區、332所中小學校,進行了實地考察、走訪座談和問卷調查等工作,調研對象包括中小學學生、教師、學校領導等學校群體以及學生家長、非學生家長的普通居民、教育局領導等社會群體,共計發放問卷5856份,回收有效問卷5267份。
過半教師有機會愿意跳槽,逾六成中小學校領導認為師資緊缺
調查顯示,僅有32.4%的教師對目前的工資待遇傾向于滿意,有21.6%的教師和15.8%的學校領導傾向于“不滿意”,鄉鎮教師滿意度尤其低,大多數教師和學校領導對目前學校教師工資待遇的滿意度一般。
城鄉教師住房條件的滿意度差異顯著。農村學校教師對現在住房條件的總體滿意率為54.9%,鄉鎮學校教師為40.8%,縣城教師為52.4%。
在參與調查的所有教師中,有53.9%的教師表示,如果有機會從事其他工作,他們愿意離開學校。愿意離職的男教師比率高于女教師,占到男教師總人數的61%,女教師的則為50.7%。
上述分析說明,目前的教師隊伍面臨挑戰,教師資源流失的可能性比較大。
同時,城鄉中小學校均面臨著師資匱乏的問題。有63%的學校領導認為當地師資數量比較緊缺,其中7.9%的學校領導認為當地的師資數量非常緊缺,而傾向于認為當地師資數量比較緊缺的教師和教育局領導分別占到31.1%和24.3%。
調查報告建議,著力改善教師待遇,擴充師資數量,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教師隊伍的穩定性,是目前西北地區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當務之急。
近兩成受訪學生說學校沒有圖書室,近三成校領導認為當地基礎教育經費緊缺
在參與調查的2583名中小學生中,有來自72所學校的學生報告自己的學校目前還沒有圖書館或圖書室,占到學??倲档?8.95%;同時有來自49所學校的學生報告自己的學校目前沒有多媒體,占學校總數的12.89%。這些學校以農村小學居多,但是有圖書館(或圖書室)與多媒體的學校,其資源的利用率也不是很高。
有39.1%的教師和47.2%的學校領導傾向于認為當地的基礎教育投入“充足”,而21.5%的教師和26.8%的學校領導認為當地基礎教育經費“緊缺”。目前的經費問題是城鄉學校共同面臨的問題,有超過1/3的教師和教育局領導認為當地的教育經費投入水平一般,而學校領導中認為教育經費投入水平一般的占到了27.8%。
調查報告建議,經費是教育發展的物質基礎,要加大基礎設施經費投入,提升辦學效益,縮小城鄉差距;同時,整合有限的教育資源,加強不同區域學校以及區域內不同學校的優質資源共享。
超六成農村學校學生步行上學,半數以上學生認為家校距離遠
對學生到校方式的調查顯示,步行占49%,騎車占22%。縣城學校學生步行上學的學生占比40%,鄉鎮、村依次為52%、66%。
對于家校距離,農村、鄉鎮和縣城的學生認為“遠”的百分比都在50%以上,學生從家到學校普遍感覺“很累”“比較累”的累計百分比是48%,認為“輕松”的百分比是33%。
累計42%的學生認為在學校的月生活費對家里造成了負擔,而且認為“負擔重”,只有13.3%的學生認為“負擔輕”,44%的學生認為“一般”。家長認為“負擔重”的累計百分比達到40%,認為“負擔輕”的只有14.7%,45%的評價是“一般”。根據統計結果,住校生月生活平均費是478.5元(本數據來自670位住校學生所填“在學校每個月的生活費”中去掉最高和最低值后的算術平均值)。
調查報告指出,家校距離是撤點并校政策實施后一個重要討論議題,學生從家里到學校消耗多少時間,感覺累不累,是社會各界亟待了解的。如果教學點設置不合理,可能增加學生及其家庭上學的成本,也間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