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留學白皮書》直擊熱點話題:留學價值降低了嗎?
《2018中國留學白皮書》發布會現場,新東方前途出國總裁孫濤指著大屏幕上的“留學價值”強調說:“這是我們今年新增加的調研內容,原因是在海歸就業大不易的背景下,留學價值是否有所降低成為非常熱的話題。”
的確如孫濤所言,打開網絡問答社區知乎,關于留學價值和意義探討的帖子多到看不過來。有人認為“回國后成了社會底層”,有人認為“留學生涯是影響一生的經歷”,有人后悔“出國留學錯過了太多發展機會”,有人還在探索“到底要不要出去留學”……觀點各異、經歷不同,但核心問題是關于“留學價值”的追問。
留學光環褪去了
1978年6月23日,鄧小平作出了擴大派遣留學生的重要指示,明確提出:“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要千方百計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寬。”由此,開啟了中國留學史的全新時代。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已達519.49萬人,目前有145.41萬人正在國外進行相關階段的學習和研究。2017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首次突破60萬,達60.84萬人,同比增長11.74%,持續保持世界最大留學生生源國地位。
從當年的留學自帶光環到如今的“留學值不值得”的探討,其背后反映的是隨著中國的發展,留學逐漸理性化的過程。
“20多年前出國留學的師兄師姐,現在都是各個行業的中堅力量。我們雖然畢業于同一所學校,但像師兄師姐當年回國時所有的機遇肯定不會再有了。”畢業于美國某名校的小王,參加過幾次該校的北京校友會活動,最深的感觸是如今海歸的身份優勢正在弱化,哪怕你從國外名校畢業。專業素養才是用人單位最看重的。
留學英國的小陶,歸國3年。“回國后參加了大大小小的招聘會,確實沒感覺到用人單位對‘海歸’身份的優待,招錄更看重的是你的專業能力。”小陶說,“其實在找工作時,我也慢慢忘記了自己的海歸身份,就想踏踏實實從零開始。國內的高等教育水平也很高,在就業過程中,我們和國內高校的畢業生處在同一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