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江蘇新高考方案正式向社會公布。新高考科目設置將采用“3+1+2”模式,總分值由480分變成750分。2021年參加高考(2018年秋季學期入學)的高中學生,將成為迎接新高考方案的第一批考生。揚子晚報“招考部落”鯉魚姐姐將新高考方案畫好了重點,帶您無縫銜接新高考。
江蘇高考新方案
【新高考方案】
高考考試科目改革
總分750分,科目設置“3+1+2”
【科目設置】
統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3門,不分文理,使用全國卷。
選擇性考試科目: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學生根據高校的要求,結合自身特長興趣,首先在物理、歷史2門科目中選擇1門,再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科目中選擇2門,考試成績計入考生總分,作為統一高考招生錄取的依據。
參加統一高考的學生,可以用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考試替代相應科目的合格性考試。
【成績構成及計分方式】
高考總分值設置為750分,考生總分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成績和學業水平考試3門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組成。
語文、數學、外語3門科目以每門150分計入總分,其中外語科目含聽力考試30分。
選擇性考試科目每門均為100分。物理、歷史科目以原始分計入總分;其余科目以等級分計入總分。
【考試內容】
依據高校人才選拔要求,以《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國家和省相關教學文件為依據,科學設計考試內容,增強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考試形式及時間】
語文、數學、外語以及選擇性考試科目的考試時間安排在每年6月。外語科目考試由聽力和筆試兩個部分組成。在條件成熟后,外語科目聽力口語考試實行機考。
高校錄取方式
以“院校專業組” 的方式,按平行志愿投檔
從2021年起,以“院校專業組” 的方式,按平行志愿投檔。
“院校專業組”指的是某高校對考生選擇性考試科目要求相同的專業(類)的組合。一所院校可設置一個或多個“院校專業組”,每個“院校專業組”內可包含數量不等的專業(類)。同一“院校專業組”內各專業(類)對考生的選考科目要求相同。
“院校專業組”是志愿填報與投檔錄取的基本單位,與現行的按“院校+專業(類)”填報志愿和錄取不同,新高考改革方案是按“院校專業組+專業(類)”進行志愿填報和錄取。
高校依據統一高考成績以及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高中階段綜合素質評價,以“院校專業組”為一個招生單位,按專業(類)進行錄取。
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
分為合格性考試和選擇性考試
【科目設置】
合格性考試包括《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所設定的所有科目,其中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10門科目,由省教育廳統一組織考試;藝術(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通用技術、理科實驗,由省教育廳統一制定考試要求,設區市組織,學校實施考查,省教育廳抽查。
選擇性考試科目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學生根據高校要求,結合自身特長興趣,首先在物理、歷史2門科目中選擇1門,再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科目中選擇2門。學生所選的選擇性考試科目,其所選科目的合格性考試成績必須達到合格。選擇性考試由省統一組織實施。
綜合實踐活動情況,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
【考試內容】
學業水平考試內容以高中各學科國家課程標準為依據。合格性考試以必修課程要求為準,選擇性考試以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的綜合要求為準。
【考試成績及使用】
學業水平考試合格性考試科目成績以“合格”“不合格”呈現。合格性考試科目成績長期有效。
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以分數呈現,每門均為100分,物理、歷史科目以原始分計入高考總分,其余科目以等級分計入高考總分。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當年有效。
合格性考試成績是高中學生畢業、高中同等學力認定的重要依據;選擇性考試成績納入統一高考總分,作為統一高考招生錄取的依據。
綜合素質評價
將作為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
綜合素質評價圍繞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自我認識與生涯規劃等六個方面進行寫實記錄,建立個人檔案。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學生高中畢業前,個人綜合素質評價檔案將以統一格式提供給高校。
高校要根據學校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要求,制定科學規范的綜合素質評價使用辦法,組織教師等專業人員對檔案材料進行研究分析,采取集體評議等方式作出客觀評價,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在考生分數相同時,可作為優先錄取和優先安排專業的依據。高校應在招生章程中明確綜合素質評價的具體使用辦法并提前公布,規范、公開使用情況。
高等職業院校分類考試招生
多樣化考試招生,面向三類人群
我省將完善以“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為主的多樣化考試招生辦法。面向普通高中畢業生、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社會人員等三類人群分別實施相應的考試招生辦法。
普通高中畢業生就讀高職院校的途徑
一是主要在春季進行招生錄取。對符合我省普通高考報名條件的普通高中畢業生,高職院校依據考生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合格性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結合職業適應性測試、本校專業培養要求等多種指標,按照向社會公布的招生章程中確定的錄取辦法,綜合評價,擇優錄取。
二是參加普通高考且未被本科院校錄取的考生,可以參加高職(專科)統招批次的錄取。
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升學途徑
考生主要通過參加對口升學統一考試報考省內部分應用型本科高校,也可報考省內高職院校。
未參加對口升學考試的考生,可以憑中職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加高職院校錄取。
對口升學考試內容包括公共基礎知識、專業綜合理論、專業基本技能等三部分。公共基礎知識為語文、數學、英語;專業綜合理論為相關專業類的基本理論知識,專業基本技能采用中職學業水平考試的專業基本技能成績。考試方式均采用全省統一考試。
社會人員就讀高職院校的途徑
參加高職院校組織的綜合素質評價(面試)+職業適應性測試,由高職院校綜合評價,擇優錄取。具體招生辦法另行制定。
【五大變化重點關注】
變化之一:高考錄取成績構成
現行高考方案文科類、理科類考生三門統考總分為480分。各科分值設定為:語文160分,數學160分,外語120分。語文、數學分別另設附加題40分。兩門選修科目測試,是以等級來呈現的。
新高考方案的高考總分為750分。考生總分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成績和學業水平考試3門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組成。語文、數學和外語三門科目以每門150分計入總分,其中外語科目含聽力30分。三門選擇性考試科目的300分,通過分數呈現。
變化之二:學業水平考試
現行方案:學業水平考試分為必修科目測試和選修科目測試。必修科目測試各科滿分100分,分為“合格”和“不合格”。選修科目測試各科滿分120分,實行的是等級計分,分為6個等級,用A+、A、B+、B、C、D表示。
新方案:學業水平考試將分為合格性考試和選擇性考試。合格性考試中,10門由省統一組織,分為“合格”、“不合格”;其余4門由各市組織。選擇性考試每門均為100分。物理、歷史科目以原始分計入總分;其余科目以等級分計入總分。
變化之三:志愿填報
現行方案:各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包含8所院校(每所院校根據理科和文科形成兩條分數線),每所院校志愿中含有6個專業志愿和1個專業服從調劑志愿。
新方案:普通高考招生錄取以“院校專業組”的方式,按平行志愿投檔。考生按“院校專業組+專業(類)”填報志愿。
變化之四:錄取方式
現行方案:文科類、理科類平行院校志愿的投檔原則是“依據文理,滿足等級,按分排序,遵循志愿。”
新方案:從2021年起,以“院校專業組” 的方式,按平行志愿投檔。“院校專業組”指的是某高校對考生選擇性考試科目要求相同的專業(類)的組合。一所院校可設置一個或多個“院校專業組”,每個“院校專業組”內可包含數量不等的專業(類)。同一“院校專業組”內各專業(類)對考生的選考科目要求相同。
“院校專業組”是志愿填報與投檔錄取的基本單位,與現行的按“院校+專業(類)”填報志愿和錄取不同,新高考改革方案是按“院校專業組+專業(類)”進行志愿填報和錄取。高校依據統一高考成績以及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高中階段綜合素質評價,以“院校專業組”為一個招生單位,按專業(類)進行錄取。
變化之五:投檔批次
現行高考方案依然區分了本一、本二批次。但在新高考方案中,本一、本二批次將正式合并。
【重點答疑】
Q:計入高考總分的考試科目有哪些?
A:計入高考總分的考試科目為“3+1+2”。
“3”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科目,不分文理;
“1”為在物理、歷史2門選擇性考試科目中選擇1門;
“2”為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選擇性考試科目中選擇2門。
Q:“3+1+2”模式和傳統的文理分科有何區別?
A:一是目標導向不同。“3+1+2”的模式既體現了物理、歷史學科的基礎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學科專業選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是選擇科目組合不同。“3+1+2”的模式,學生可根據個人愛好、興趣、特長和擬報考學校和專業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學校的辦學條件,在12種組合中自主選擇,增大了考生的選擇面,考生選擇物理后,仍可以選擇思想政治、地理,選擇歷史后,也可以選擇化學、生物。
三是考試內容不同。“3+1+2”的模式中,學生參加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考試時不分文理,而傳統文理分科的數學考試科目,試卷的內容是有區分的。
Q:體育、藝術類考生文化考試科目有哪些?
A:根據高校人才選拔需要,及其他改革省份的統一要求和做法,我省體育、藝術類考生除需要參加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考科目考試外,也要根據自身興趣、志向、優勢和高等學校招生選科要求,首先在物理、歷史2門科目中選擇1門,再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科目中選擇2門。
Q:選擇性考試科目組合有哪些?
A:選擇性考試科目理論上有12種組合,具體組合如下:
Q:為什么物理和歷史按原始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A:錄取時選考物理等科目類和選考歷史等科目類的考生將分開錄取,因此,選擇物理(或歷史)的考生使用同一物理(或歷史)試卷,考試群體相同,成績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用原始分計入考生總分。
Q:為什么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這4門再選科目的考試成績要采用等級分計入高考總分?
A:這4門再選科目的原始分之間不具備可比性和可加性,無法直接以原始分計入高考總分。因此,將其原始分按照統一的規則轉換成等級分,能較好地解決不同再選科目之間成績的可比性和可加性問題。
Q:等級分是如何轉換的?
A:第一步:按照考生原始分從高到低劃定A、B、C、D、E共五個等級,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分別約為15%、35%、35%、13%和2%,從而將考生的原始分轉換成了等級。
第二步:將A至E五個等級內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轉換法則,分別對應轉換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個分數段,從而將考生的等級轉換成了等級分。
對于某一再選科目,考生該科目的合格性考試成績達到合格,轉換時賦起始分30分。
經過分數轉換,考生在相應科目群體中的位次不會下降,較好地保障了分數轉換的公平公正。
Q:普通高考招生錄取志愿設置有什么變化?
A:高考綜合改革后,普通高考招生錄取志愿設置將主要采用院校專業組的方式,按平行志愿投檔錄取。具體批次設置、志愿數量及部分特殊類型招生志愿設置等將另行公布。
Q:“院校專業組”的投檔錄取方式有何優勢?
A:一是能提高考生志愿滿意度。考生根據自己所選的選擇性考試科目填報相應的專業組志愿,專業組內可能是一個專業,也可能是多個專業,考生按專業組投檔后,符合條件的,可在該專業組內進行專業調劑,提升了考生的興趣志向和最終所錄專業的契合度,真正做到了“學其所好、錄其所長”。
二是符合高校選拔和培養人才的要求。高校根據專業人才培養對學生學科專業基礎的要求以及學校自身辦學的需要,設置選擇性考試科目要求。按院校專業組投檔錄取,能提高考生選考科目與高校招生專業選考要求的匹配度,使學校招錄到有相應學科特長和興趣的考生,有利于進校后人才培養和學校自身發展。
三是能夠引領基礎教育健康發展。促使高中學校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興趣特長和專業志向,更多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促進學生的個性特長發展。
Q:高校如何對考生提出選考科目要求?
A:高校結合自身辦學定位和專業培養目標,對每個具體專業提出選考科目要求。如某高校的某專業首選科目要求為“物理”,再選科目要求為“化學”,則表示考生3科選擇性考試科目中要選考物理和化學方可報考該專業,對另1門再選科目則沒有要求。
我省將在考生選科前匯總公布招生高校對考生的選考科目要求。
Q:本次高考綜合改革為什么要合并本一本二批次?
A:首先是體現了國家改革的總體方向。國務院《實施意見》明確要求要“創造條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其次,代表了全國高考改革的趨勢和方向。大多數高考綜合改革省市都明確合并本一本二批次。通過合并批次,可以進一步增加考生的選擇范圍和空間,同時也有利于高校畢業生平等就業,促進高等教育公平發展。(記者 楊甜子 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