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習近平總書記
群團組織中存在的問題,實質是脫離群眾。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群團組織履行職責,降低了群團組織對群眾的動員力、號召力、影響力,導致群團組織在群眾心目中分量下降,制約黨的群團工作健康發展,必須下決心進行糾正。必須用改革創新的精神來推動。
【解說詞】
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然而現實中,無論是領導體制、還是工作方法,都逐漸與黨政機關趨同,也和要聯系的群眾漸行漸遠。
群團改革正是要讓它們接通與人民群眾緊密聯系的這根“地線”。
2015年11月,在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十八次會議上,全國總工會、上海市和重慶市群團改革試點方案通過審議。
全國總工會的改革也就此開啟。第一刀,就開向了自己。機構精簡25%,精簡下來的編制補充到任務繁重、力量薄弱的縣級工會。全國工會經費全年收入的95%要留在地方和基層工會。
在領導機構中,職工代表的比例提高了。許多一線技工、勞模、農民工中的優秀代表走上工會領導崗位,他們也接通了工會和一線職工的聯系。
現在,工會組織的服務實效明顯提升。去年一年,全國總工會直接指導地方工會辦結職工法律援助案件近1600件,為職工挽回經濟損失1.1億元,為820萬困難戶籌集送溫暖資金36.9億元,新增加農民工會員1500萬人,幫助追回被拖欠工資近230億元。
在群團改革試點的地區和組織,改革,正在讓群團平臺煥發出新的生機,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不斷強化。
在黨的領導下,群團改革試點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打開了新的思路。
【解說詞】
當中國這艘巨輪向著復興彼岸航行時,要靠依法治國來護航。
2014年10月底召開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專門研究法治建設的中央全會。
開幕當天,美國《國際紐約時報》這樣評價:“中國向著現代法治體系邁進的種種變革并不是‘做樣子’ ,而是反映了中共領導層認識到推進法治的重要性。每一次改革都為實現改變和開展新的改革提供了機會。”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的莊嚴選擇。
黨的領導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政治保證。
黨要把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國家意志,成為全國人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規范,實現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有機統一。
完善黨對立法工作中重大問題決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體制和重大政策調整的,必須報黨中央討論決定。黨中央向全國人大提出憲法修改建議,依照憲法規定的程序進行憲法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問題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向黨中央報告。
在杭州,開放近半年的“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迎來了又一批宣誓人。
【同期】宣誓人
我宣誓: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忠于祖國,忠于人民……
【解說詞】
手按憲法,當鏗鏘有力的誓詞說出來的那一刻,憲法精神已然銘刻于心。
從十八屆四中全會之后,剛剛建立的憲法宣誓制度,在維護憲法權威的同時,其象征意義更加深遠,意在突出依法治國的路徑選擇,重在凸顯崇尚法治的價值追求。
當我們站在新一輪改革的起點上,如何處理改革和立法的復雜關系,尤顯重要。
【字幕】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上海,外灘向東,蜿蜒的浦東海岸線。如今,這里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片熱土。這個占地120平方公里的區域,是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重要標志。
【同期】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李適時
從摸著石頭過河到先立后破,在法治的軌道上來推進改革。這個道理就在于最大限度地節約改革的成本,同時也能夠分擔改革的風險。
【解說詞】
2013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暫時調整有關行政審批。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正式啟動。而隨后確立的天津、廣東、福建三地自貿試驗區,也都先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
在 2014年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的要求。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立法主動適應改革,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鮮明品格。
而中國立法改革的大幕就此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