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家長普遍反映的問題是:孩子缺乏持久的學習動力,有的孩子壓力過大,有的孩子動力不足,有的孩子學習情緒波動比較大……這與孩子的個性特點、考試經歷、學習心態 等有關。孩子在高考(精品課)復習時出現這些問題都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作為重要的陪伴者,家長需調整好自己的狀態,要激發應考孩子的學習動力,家長首先應具備幾個 “力”。
一、自己先優雅,提高情緒的自控力,讓孩子不受干擾
要警惕“高考家長綜合征”。孩子的高考,成為家長當下生活中的頭等大事,因為重要,所以情緒多元又多變:期待、興奮、失望、恐懼等,其中較多的 成分是焦慮。隨著高考的臨近,家長將會不約而同、不同程度上出現“高考家長綜合征”。而教育專家指出,“高考家長綜合征”是當前高三學生的最大壓力。
情緒會傳染,就像多米諾骨牌的傳遞,家長的焦慮會加深孩子的心理負擔。所以家長得處理自己的壓力,不能自己先被擊垮。
高三心理咨詢的問題中,關于情緒方面居多,而其誘因有近1/3來自于父母。“劇情”基本都是這樣:孩子的學習狀況不盡如人意,家長心急、“恨鐵不成鋼”,進而“強烈”指出,不知不覺就爆發成了狂怒、絕望、抨擊、挖苦孩子,引發孩子心情的“暴風雨”,有的甚至引起激烈的親子沖突。
家長要警惕,一旦你的負面情緒爆發,孩子需很長時間去消化你的負面情緒,會條件反射地想起不愉快的事情,而難以進入學習狀態。為了孩子,家長一定要盡可能控制自己可能出現的極端的負面情緒。
家長要做到:盡可能不在孩子面前釋放你的負面情緒。提醒家長們,不要把工作上的情緒帶回家;不要輕易流露出對生活的不滿;夫妻爭吵雖然難免,也一定要在孩子前面避諱;不要讓家庭中的重大事情影響孩子。
家長們也要做好心理準備,在整個高三時間可能會有幾次和孩子的爭吵和不快,這個時候一定要心平氣和,做情商高的家長,要理智地讓孩子明白你要表達的意思;面對壞脾氣的孩子,試著分析孩子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二、提高對孩子壓力的調控力,尋找孩子最佳承受壓力區間
現在的家長已經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知識,意識到“壓力越大并非效率越高”,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盲目減壓現象和無意識加壓現象,前者是因為家長認為壓力大不好,就干脆把壓力撤走,后者則是因為家長雖從認知上認為自己已減壓,但行為上還是在加壓。
這兩個傾向要不得,很容易導致孩子的學習動力不足。心理學上有個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它的圖像是個“倒U形”曲線,圖像把壓力和效率之間的關系一 目了然呈現,橫坐標是壓力程度,縱坐標是效率。壓力較小,缺乏挑戰而處于松懈狀態,無效;壓力逐漸增大,激勵人們努力學習或工作,效率將逐步提高;當壓力 達到人的最大承受能力時,人的效率會達到最大值;壓力超過最大承受力后,壓力成阻力,效率也隨之降低。
這個“倒U形”也可以說明家長的期望與孩子動力的關系。過高的期望不僅造成家長心態的失衡,也會給孩子增加不應有的壓力,特別是對于成績較弱的孩子來講,要求過高容易導致孩子望塵莫及的悲觀無助感。
家長要保持對孩子適度的壓力和期望,才能起到激勵作用。這需要家長在平日的生活中一邊細心觀察孩子的情緒和學習狀態,一邊借此來進行對自己行為策略的微調,找到一個孩子最佳的承受能力區間。
三、傳遞積極情感,提高自己的感染力,使外在要求成為孩子的內在需求
家是溫馨的港灣,但是家長未必是孩子愿意溝通的對象,到了高三,問題依然。家長要幫助孩子將外在的要求變成孩子自己的內在需要,是有條件的,心理學家指出這個過程的實現取決于孩子的幾個心理需要是否獲得滿足,其中親密感和信任感非常重要。
親子之間本應該是一種親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關系。這樣,孩子才可能親近家長,聽家長說話,思考家長的話,認同家長的觀點。如果孩子在和家長的接觸中,感到的是不安全、焦慮、壓抑等消極情緒,孩子必然會抵觸家長的要求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