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福建農林大學材料工程學院帥李教授團隊題為“Bonding wood with uncondensed lignins as adhesives”(大意為“用未縮合木質素作為膠黏劑黏接木材”,編者注)的最新研究成果。
據介紹,福建農林大學是此項研究的唯一完成單位。這是該校在生物質資源高值化利用領域取得的一項重大成果。
這項研究突破了傳統木質素基木材膠黏劑制備過程復雜、成本高、性能較差的技術瓶頸,利用高活性木質素制備出黏接性能優異的新型綠色木質素膠黏劑,該研究制備木質素膠黏劑的方法簡單、有效、成本較低,有望成為石化基大宗膠黏劑,如脲(音同“尿”,通稱“尿素”)醛樹脂和酚醛樹脂等的理想替代物,有望促進工程材料向綠色、低碳和可持續方向發展。
人造板廣泛應用于建筑、家居、裝飾和包裝等領域,我國人造板年產量超過3億立方米,產量居全球第一。目前,人造板常用的膠黏劑主要包括脲醛樹脂和酚醛樹脂,其主要原料來源于化石產品;合成和使用石化基膠黏劑,存在有毒有害甲醛等氣體釋放。
為降低對化石原料的依賴,傳統方法利用林木生物質中木質素替代部分苯酚,合成木質素-酚醛樹脂膠黏劑,但由于工業木質素在分離過程中縮合嚴重、活性較低,該膠黏劑的膠合性能較差、顏色較深、成本較高,而且無法完全克服甲醛釋放的問題。因此,長期以來,利用綠色低碳生物質制備低成本、高性能且無毒木材膠黏劑的科研攻關,受到學術界和工業界的高度關注。
帥李團隊在前期研究基礎上,受木質素以類似“膠”的形式綁定林木生物質中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的啟示,從生物質(例如木材和秸稈)中提取出高活性木質素,制備成新型綠色木質素膠黏劑;使用該木質素膠黏劑,可以在較寬熱壓溫度范圍(100~190°C)內制備出性能優異的膠合板,擁有綠色、工藝簡單、性能優異、成本低的優勢,具有替代傳統石化基木材膠黏劑的巨大潛力。
此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青年拔尖人才項目、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項目的資助。 (記者 儲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