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智能機器人一樣,可穿戴設備已走入我們的生活。圖為本屆工博會展覽現場
東南網4月1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許巧娜/文 陸軍航 沈威/圖)“10年前,我們很難想象手機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變化,現在忘帶手機出門,你肯定回家去拿,我相信再過5到10年,如果你忘記戴VR(Virtual Reality,即虛擬現實)眼鏡,你也是要回家去拿的。”昨日,在2016廈門工博會現場,中國可穿戴計算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CWCISA)副秘書長姜文軍接受導報記者專訪,聊起虛擬現實這個時下最夯的“革命性的技術”。
就在今日,作為2016廈門工博會的新亮點,2016中國可穿戴計算產業聯盟第三次年會暨首屆海峽兩岸智能可穿戴產業論壇將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這是智能可穿戴產業大型公開論壇第一次走進廈門,因此也成功吸引了諸多創投機構的關注。
據悉,論壇上,一項規模5億的“中國創客產業國際發展專項基金”將同期啟動。姜文軍也將代表聯盟發布《2016年中國可穿戴計算產業研究報告(白皮書)》。
革命性可穿戴設備,將來或許戒不掉
在姜文軍看來,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將是“革命性”的。
他給導報記者舉了個例子:將來你再看《爸爸去哪兒》,只需要戴上VR頭顯,那么實際上就是跟著節目中的主人翁一起行走,就算是眼前有一堵墻,你也能繞過去,看到背后的世界……
如此“高大上”的體驗,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實現。姜文軍表示,就像如今“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滲透到各行各業,未來VR將成為一個像互聯網一樣無處不在的新社交平臺。
隨之而來的改變,傳統產業被動升級
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帶來隨之而來的改變,就是傳統產業的被動轉型升級。“我認為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的最終結局,就是實體行業大部分會消失,你可以通過虛擬教室上課,通過虛擬賣場購買衣服,甚至可以通過VR頭顯,觀察到產品的細節。”姜文軍告訴導報記者,虛擬現實產業會推動各行各業的發展,并且能產生巨大的效應,廈門的企業應該第一時間擁抱這個革命性技術,才能搶到第一波的高額利潤。
其實,就在今年3月初,中國可穿戴計算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與思明區政府共同合建的鳳凰谷孵化基地已經在軟件園二期正式成立。目前該孵化基地擁有物聯網、智能可穿戴領域30多位細分專業的大咖導師,可對創業團隊進行一對一輔導,目前基地已有十幾個團隊入駐;定期還會有頂級企業家,幫助企業進行觀診把脈和戰略梳理與規劃,協助傳統企業升級改造。
姜文軍介紹,基地啟動以來,已經跟廈門不少傳統產業結合,比如服裝、動漫行業等,“目前智能鞋、智能服裝的項目正在啟動,也正引進最先進的穿戴技術來提升游戲的制作水平,這樣碰撞出火花,可以有效地促進傳統行業的升級改造。”
虛擬現實軟硬件技術,兩岸優勢大不同
提到兩岸在虛擬現實技術上各自的優勢,姜文軍介紹,目前可穿戴設備有三條主要生產線,一個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環,這個技術兩岸技術水平差不多;第二個是智能服裝智能鞋子,兩岸的水平也類似,跟美國的差距也不大;第三個是今年很熱的VR,當中的硬件部分,臺灣目前領先大陸不少,特別是HTC的技術,甚至超越了Google glass體驗。
因此,此次論壇中,中國可穿戴計算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特地邀請了HTC中國區的技術和內容負責人,與大陸相關行業的幾大廠商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希望通過交流的機會讓大陸同行獲得更多的啟發。
而在軟件方面,姜文軍則對大陸的研發技術很有信心,“大陸的發展非常迅猛,有直追美國的趨勢,主要是大陸發展的時間慢了一點,美國兩三年前就開始10億美元級投入,大陸從去年開始才有大規模的投入,時間點慢了一點。”姜文軍預計,未來2到3年內,大陸在VR軟件開發方面,可以趕上美國。
國際新能源產業論壇在廈舉行
導報訊(記者 許巧娜)昨日上午,第五屆海西(廈門)國際新能源產業博覽會暨高峰論壇在會展中心舉行。作為本屆工博會的主要論壇之一,論壇一如既往地順應高能源科技發展趨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設置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與風能、綠色建筑與智慧城市、LED與新光源照明、新技術新材料、生物質能與其他能源等7大專業板塊展示。秉承“節能環保,綠色生活”主題,開辟工業節能環保、民用節能環保、合同能源管理三大展區,凸顯綠色消費,提倡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價值理念。
據了解,本屆新能源與綠色節能環保展覽會展出面積近12000多平方米,設置600多個國際標準展位和13個新能源汽車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