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滄區前三季度完成征地14090畝、位居全市各區第一。昨日上午,海滄區召開全區征遷工作現場推進會,提出要下大力氣破解征遷工作難題,第四季度打一場漂亮的攻堅戰,順利完成全年任務。
“海滄街道,港北路、南部工業區、建發物流等項目尚存在歷史遺留問題,要加大掃尾封閉力度;新陽街道,馬鑾灣四五六期北側擴征用地,還有300畝未實質性交地;嵩嶼街道,住宅房屋的簽約還有差距,鐘山、石塘片區安置房項目進展較滯后;東孚街道,324國道改線、前場鐵路大型貨場涉及房屋征收等較滯后……”
推進會上,區領導對今年以來全區征遷取得的成績進行簡要總結后,更多的是直面問題,評不足、析難題、議對策。在一些街道領導看來,此次征遷推進會,好比集中“會診”,找到自身不足,進一步明確工作重點和思路。會議指出,全區廣大黨員干部要敢于啃硬骨頭,集中力量突破難點,攻堅重點,堅決做到“征一片,交一片,用一片”,布局優質項目,促開工,促竣工,促投產,為轉型發展增添動力。
對標全年任務,各街道主要領導立下“軍令狀”:海滄街道,年底前再完成交地391.52畝,拆遷1.3萬平方米,拆除1.95萬平方米,封閉項目11個;新陽街道,軌道2號線二期工程剩余3家企業年底前交地;嵩嶼街道,年底前再完成征地69.75畝,交地100畝,拆遷5萬平方米,封閉項目7個;東孚街道,再征地950畝,拆遷5萬平方米,拆除住宅50棟、封閉6個項目……
“征地拆遷,是為了拆出一片新天地,讓群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在海滄區決策者看來,征遷工作要物質與精神“兩手抓”,多從群眾出路上想辦法,多在群眾安置上下功夫,抓好被征遷對象的轉產就業;大力弘揚耕讀文化,進一步培育良好的社風民風,培養開放包容的心態,打造融合開放的城區。
記者了解到,海滄區制定實施了《關于開展“弘揚耕讀文化、推進轉產就業、建設幸福家園”系列教育活動的工作方案》,并正醞釀出臺發展集體經濟的“一意見兩方案”,切實推進被征地農民和海域退養漁民的轉產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