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廈門哪個區的老百姓擁有的運動場地最多你知道嗎?在昨日召開的廈門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上,廈門市體育局副局長吳明顯向人大常委會報告了廈門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1-2015年)落實情況。
吳明顯透露,目前,除湖里區外,各區“五個一”體育設施建設工程基本完成,還新建了思明區前埔健身公園、馬鑾灣體育公園、同安梧侶體育公園等區級體育場地,在全省率先實現村村建有籃球場并配建燈光設備。
根據報告,目前廈門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2.02平方米,遠遠超過全省平均標準,超過達標標準的1.8平方米。報告還透露了廈門市各區體育場地的情況,截至2013年12月,全市共有體育場地5501個,其中思明區的場地數量最多,達到1169個;海滄數量最少為562個。但在人均擁有場地面積上,海滄卻是最多的,人均場地面積高達9.23平方米,最少的是湖里區,人均場地面積僅0.4平方米。
吳明顯透露,廈門將修編《廈門市公共體育設施布局規劃》,構建“十五分鐘健身圈”。今年將要完成市運動訓練中心、水上中心二期工程和海滄體育中心建設,動工建設市體育中心綜合健身館,加快推進市游泳館的改造提升。安排下撥3623.8萬元體彩公益金用于各區全民健身工程建設。
在新建、改建和擴建城市公園、公共綠地、廣場時,將配建各種小型多樣的多功能體育健身設施。對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區無群眾健身設施的,可探索支持企業、單位利用原劃撥方式取得的存量房產和建設用地,改造或建設成體育健身設施。
為了讓市民能夠擁有更多健身場館,吳明顯透露,要研究制定政策,積極探索推動符合條件的中小學課余時間把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對周邊社區居民開放;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興辦的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力求發揮最大效益,滿足不同層次的體育健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