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
35%司機承認自己是“路怒族”
據媒體報道,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統計的數據顯示,因“路怒癥”引發的道路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趨勢。2012年1月至今年4月底,全國查處強行變更車道、強行超車、違法搶行、強行違法占道行駛和不按規定讓行等“路怒”違法行為1.04億起。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曾抽取900位司機開展問卷調查,約35%的司機承認自己屬于“路怒族”,在駕車時出現過強行變更車道、強行超車、爭道搶行、連續鳴笛催促前車等行為。
說法
民警:下班高峰期“路怒癥”最易發作
“很多交通事故的發生都和‘路怒癥’有關,但是‘路怒癥’不好查處,因為變道加塞是一瞬間的事,除非有監控探頭或是行車記錄儀。”一名交警說,下班高峰遇到堵車最容易引發路怒。
幾天前,仙岳高架就發生一起因斗氣險些引發聚眾斗毆的事件。據交警說,當時兩輛車由于變道產生矛盾,誰也不讓誰,結果在下云頂中路的匝道上兩車刮擦。雙方發生爭吵,各自糾集了十來個人,差一點就要動手了。路人趕緊報警,民警及時趕到現場制止了事態的發展。
為什么下班高峰期“路怒癥”會突然發作呢?民警說,很多人上了一天班都累了,想盡早回家,所以看到空檔就往里擠;被加塞的車主當然不服氣,想辦法搶回原本屬于自己的位置。遇到火氣大忍不住的,就干脆停車對罵甚至動起手來。
雖然“路怒癥”易引發交通事故,但取證難。民警說,按交通法規,隨意變更車道、強行超車影響其他車輛正常行駛的,如果涉及違法可處警告或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
心理專家:駕駛證年審可增加心理測評
“‘路怒癥’其實應該算是一種心理問題,通過自我調節可以改善。”仙岳醫院副院長陳進東說,“路怒者”往往控制不了情緒,有車族如果平時性格急躁、外向,容易“路怒”。
“路怒者”開車罵人是常態,一遇到堵車或小刮擦就有動手的沖動,喜歡跟人頂牛,故意攔擋別人進入自己車道,前車稍慢一點就不耐煩按喇叭……陳進東說,現在有車族越來越多,路怒族也逐年增加,但很多人并沒有認識到這種異常心理,也沒有及時咨詢心理專家進行調整。
“越是容易情緒化的人,越應注意駕車時的心理平衡。”陳進東說,平時可通過打球、唱卡拉OK或多參加體育鍛煉釋放情緒,同時要學會換位思考,看到別人開車亂并線,可以理解成急著去做什么事,而不要想象成惡意挑釁。
“如果連續兩周有嚴重的情緒失控、失眠、食欲不振等癥狀,應引起足夠重視,否則就有可能加重成為心理疾病。”陳進東建議,在駕駛證的年檢年審時,增加相應的心理測評。據說,英國、芬蘭、韓國等每年都會對駕駛員進行心理測評,合格者方可上路,他認為這些做法值得借鑒。
提醒
避免路怒別斗嘴
行前準備要充分
開車時不跟司機談話,這是被很多人遺忘的傳統交通安全法則之一。如今私家車多了,司機和同車人員說說話也很常見,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因意見不合斗嘴激發不良情緒,有可能導致司機沖動而發生“路怒”的行為。
此外,避免“路怒”還有幾招——
第一招:不帶不良情緒上車
比如,上車前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聽聽舒緩的音樂或笑話,保持心情愉快,路上就算遇到不開心的事也比較容易化解。
第二招:調好舒適的溫度
氣溫也是影響情緒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夏天,太悶熱也會引發煩躁。所以,上車后先把車內的溫度調到最舒適,也能讓心情舒暢。
第三招:出發前準備要充分
有的心情不好,是因為出發后才發現一些重要的東西沒帶,著急上火。想要有個好心情,無論是出門游玩還是辦事,要提前做好準備,出門前最好再檢查一次隨身物品。
引發“路怒癥”的主要原因
86.5%
隨意超車
強行并線變線
83.5%
路口肆意
加塞、插隊
62.3%
變向不打
轉向燈
45.7%
喇叭按起來沒完沒了
39.8%
開車太慢
32%
車流過大、堵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