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思鷺向前 匠心筑教”勞模工匠助教行在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小學啟動,推出首批12門勞模工匠“金課”,供我市中小學點單。
這12門課的授課教師,均是市教育系統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的勞模工匠。內容有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科技類課程,有美術音樂、創意設計等藝術類課程,也有海鮮探秘、風獅爺文化講解等知識類課程。
這些課有個共同點——不枯燥。勞模工匠把專業優勢與學生興趣點相結合,讓課程有技術、有溫度、有故事。廈門理工學院副教授任剛、廈門市黃智晗創新工作室領銜人黃智晗在現場開講,通過會跑馬拉松的人形機器人、能互動的智能小夜燈,引導學生了解背后的科技知識。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直呼身邊的科學原來這么有趣、這么有用。
今年3月,廈門教育系統啟動“思鷺向前”大思政課品牌建設,讓思政課“活”起來、“動”起來。“勞模工匠助教行”就是其中一項子活動。活動計劃在今年內覆蓋30所以上中小學,惠及上萬名學生。
活動由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指導,市教育工會聯合會、市教育工會主辦,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小學承辦。
(廈門日報記者 郭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