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條180斤重、身長近3米的北大西洋銀鱈魚“游”進了廈門鷺建發水產。鷺建發水產的員工拿著刀,嫻熟地將這條“巨無霸”切成一條條細長的魚片——這已經是今年他們分割的第三條“魚王”。
除了這條“魚王”之外,眾多從北大西洋捕撈起來的其他海鮮——澳洲特大鮑魚、東星斑、鱈魚、海參、黃花魚等也紛紛進入了鷺建發水產凍品有限公司的倉庫。上岸分割后,它們被真空包裝袋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馬上送往客戶的手中。這些客戶包括大酒店、餐館甚至是水產店、超市。
鷺建發水產凍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胡斌告訴記者,近期,受禽流感影響,水產業“火”了。盡管市場需求出現新情況,送禮的、團購的都有所減少,但個人需求、酒店需求比往年增多。由于春節臨近,禽類消費有所減少,而這些水產正好“填補空缺”,成了市民菜籃子里的“新寵”。
和火爆的水產品銷售相比,禽類銷售十分冷清。不僅菜市場難覓雞鴨的影子,而且在超市的生鮮區中,冷凍雞肉的銷量也比之前有所下降。
除了個人消費減少外,酒店、飯店購買禽類的數量也銳減。昨日下午,記者來到我市一個禽類批發中心,相關工作人員拿著一份報表叫苦不迭,“一天才賣出200多只雞,如今的日消費量居然還不到原先的十分之一。”
相關
雞鴨賣不動
有商家改賣糕點
昨日臨近中午,記者來到我市農貿市場發現,以往天剛蒙蒙亮就熱鬧起來的禽類銷售點,如今日上三竿還是門可羅雀——沒有了活禽的叫聲,有的商家關門歇業 ,有的就地“轉行”,賣起了糕點。而一家快餐店原本主打雞肉飯、辣子雞、雞肉煲等特色菜品,但受禽流感影響,現在賣的是雞排等經加工冷藏的雞肉制品?! ?(本報記者 沈彥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