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潭海域發現時已死亡,昨日凌晨乘坐“專車”到達海洋三所
將制成可能是國內最大的魚類標本供展出
標本制作約需4個月
剝皮
在剝皮的過程中將取出內臟,處理掉肉和骨頭。
防腐
剝下的鯨鯊皮需要用小刀刮干凈脂肪和肉,進行防腐處理、鞣制。
還原
用材料還原這只鯨鯊的骨架肌肉,制作模型。
縫合
將剝下的鯨鯊皮縫合到模型上。
大連的一個鯨鯊標本。
昨日,動用工程車搬運這條鯨鯊。(妙星 攝)
潛水員與鯨鯊嬉戲。
它屬于世界上最大的魚類,背上長滿“星星”,巨口如同水中的“黑洞”;其實它性情溫和,不攻擊人類,反而因為肉質綿軟,得到“豆腐鯊”的俗名。昨日凌晨,平潭漁民捕獲這只已死亡的鯨鯊被運到廈門,由專家和專業人員解剖,將制成可能是國內最大的魚類標本,在海洋三所的鯨豚館展出。
平潭漁民捕獲死鯨鯊
連夜“專車”運來廈門
根據外地媒體報道,本月13日,平潭嶼頭鄉漁民林立龍出海捕魚時,發現一只大魚翻起的肚皮,撒網將魚撈上來,目測身形巨大,懷疑是國家保護動物,于是撥打電話報警。當晚8時許,漁船在平潭蘇澳碼頭靠岸,轄區嶼頭邊防派出所民警接手這條超級大魚,海洋漁業處工作人員勘察后,確定是鯨鯊,于是將其裝車運往廈門,交給海洋三所進行處理。
昨日凌晨3時許,一輛廂式貨車開到廈門,貨廂里只裝了一條魚,就是這條鯨鯊。海洋三所的專家妙星等人趕到廈門市水陸生物制品研究所,與專業人員一起檢查解剖這條鯨鯊。
根據漁民的描述,這條鯨鯊發現時已經死亡,專家檢查鯨鯊體表和內臟均無受傷痕跡,死因仍在調查中。
全長6.7米重2.6噸
借助工程機械搬運
據妙星介紹,這條鯨鯊全長6.7米,體長5.3米,重量2.6噸。在搬運過程中,不得不借助工程機械。由于運輸及時,這條鯨鯊并未出現腐敗現象。
妙星介紹說,鯨鯊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魚類。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鯨魚才是體型最大的魚類,其實,鯨魚屬于哺乳動物,不是魚,只是名字中有“魚”。
鯨鯊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背部有獨特的星星斑紋,從網上的照片來看,它漫游于海水中,藍色的背景下,星星點點的背部十分漂亮,世界上其他地方對它有“背部擁有星星的魚”的稱謂。
雖然鯨鯊是鯊魚,但和令人畏懼的大白鯊不同,鯨鯊性情溫和,以小魚、蝦及浮游生物為主食,不攻擊人類。在很多海洋紀錄片中,可以看到潛水員與鯨鯊共同暢游的畫面,甚至有鯨鯊遇到潛水員,會主動翻起肚皮,讓潛水員幫忙清理身體上的寄生物。
鯨鯊將被制成標本
骨頭沒用只保留皮
昨日早晨8時許,海洋三所和市水陸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專業人員開始對這條死亡鯨鯊進行解剖、制作標本。
據了解,鯨鯊解剖后將取出內臟,再將肉進行無害化處理。由于鯨鯊是軟骨魚,骨頭也無法保存,所以制作標本最重要的是鯨鯊的皮。剝下的鯨鯊皮還需要用小刀刮干凈脂肪和肉,再制作模型,將鯨鯊皮縫合上去。整個制作標本過程需要約4個月。
市水陸生物制品研究所童所長說,在廈門還是第一次制作鯨鯊的標本,該標本可能是目前全國最大的鯨鯊標本。
據介紹,制作完成的鯨鯊標本預計在海洋三所鯨豚館免費向市民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