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5.6%;累計實際使用外資規模年均增長8.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9%……昨日,廈門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十場廈門市商務局專場。市商務局局長、市口岸辦主任陳顥穎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商務系統更大力度推進高水平開放,更大力度挖掘內需潛能,促進兩個市場在廈門聯通、兩種資源在廈門聯動的有關情況。
陳顥穎表示,全市商務系統將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廈門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緊緊圍繞商務工作“三個重要”定位,以綜合改革試點引領全面深化改革,鞏固提升特色優勢,加快培育形成新動能,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為廈門加快打造新發展格局節點城市、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商務力量。
推進開放合作 提升外循環層級
以開放擁抱世界,廈門外向型經濟發展行穩致遠。商務系統充分發揮多區疊加優勢,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外貿保穩提質走深走實,外資保穩促優取得實效,對外開放合作持續深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進出口總額從744.9億美元增長至1348.7億美元,年均增長5.6%,高于全國1.6個百分點;一般貿易占比從57.9%提升至74.7%,“新三樣”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快速增長;在跨境電商、服務貿易、內外貿一體化、外經貿提質增效等方面入選全國試點。外資方面,全市累計實際使用外資236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規模占全省比重從25.2%提升至45.8%,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占比從24.6%提升至48.3%。截至目前,已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來廈投資,64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廈投資115個項目。全球朋友圈不斷擴大,投資貿易伙伴達238個,行業龍頭企業跨國經營步伐加快,全市累計境外投資項目1588個。兩岸經貿合作穩步推進,在大陸率先授予臺資企業地方“老字號”名號,在廈臺資企業突破1萬家。
挖掘內需潛能 增強內循環動力
消費和投資組成的內需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廈門商務系統著力擴大內需,深入推進招大引強,加快產業升級步伐,大力挖掘國內市場潛力,重視提升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消費提振成效顯著,高端產業加速集聚,會展產業不斷壯大。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1079.1億元增長至2743.3億元,年均增長8.9%,高于全國1.1個百分點。出臺培育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行動方案,加快培育新型消費、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家政、旅拍等特色服務消費品牌馳名全國,夜間經濟、首店經濟、直播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連續五年全國第一。圍繞“4+4+6”現代化產業體系,強化補鏈延鏈強鏈,簽約落地一大批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產業帶動力強的高能級項目,其中百億級重大項目9個。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入庫招商項目2767個,計劃投資額4094.3億元。加快實施“會展+”戰略,旅游會展產業躍升為千億產業鏈,投洽會、石材展、佛事用品展成為全球細分領域規模最大的會展活動,會展業競爭力指數位居中國城市前十。2023年廈門國際博覽中心投入使用,全市展館面積躍居全國第七。今年1月-10月,全市會展經濟效益234.8億元,同比增長13.7%。
推進對接聯動 促進雙循環暢通
暢通雙循環,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奮勇爭先。以推動國內國際兩個循環在廈門連接打通、相互促進為關鍵環節,廈門商務系統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穩定性,供應鏈領軍地位凸顯,口岸環境加速升級。
廈門入選全國首批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及全國首批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12家企業入選全國示范企業,鋼鐵、煤炭、紡織品、橡膠、糧食等大宗商品供應鏈規模位居全國前列。深入實施供應鏈主體倍增計劃,目前全市供應鏈企業超過2.3萬家,2023年銷售額達3.9萬億元。加快推進口岸數字化轉型升級,廈門口岸獲批國家智慧口岸試點,航空物流信息公共服務平臺被國務院列為自貿區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廈門連續第三年被列入全國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試點城市,廈門空港進出口通關時效位列十大空港口岸第一位,連續五年在“中國十大海運集裝箱口岸營商環境評測”中名列前茅。
(廈門日報記者 郭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嶼見閩南”夏日幻游季啟幕2025-06-30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