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一共有多少老年人?數據來了:截至今年1月,我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44.8萬。養老關系著千家萬戶,一直是市委市政府關心的一件民生大事。昨日,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代表視察我市機構養老工作情況。
平舉、伸出雙臂、緩緩揮動……在源泉山莊老年公寓,用過早飯的老人們紛紛來到早操室,在護士的帶領下做起了養生操。這是我市第一家以公寓模式經營的養老機構,也是思明區唯一一家由國有企業負責運營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除了滿足老年人社會養老的需求之外,公寓還兜底保障本區低保、重殘等特殊困難對象,目前該公寓共有近200名老人入住,其中包括33名特困對象。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吳濤建議政府支持養老工作的重點要從硬件轉向軟件,聚焦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養老需求,提升養老服務的針對性。
內設醫務室,聘請全科保健醫師,并與弘愛醫院建立綠色通道就診服務……代表們還走進蔡塘金厝邊養老院,這家養老院積極引入醫療服務,落實醫養結合。
近年來,我市養老工作堅持兜底線、促普惠、市場化,構建居家社區養老與機構養老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我市機構養老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目前,全市共建成養老機構45家,養老機構床位數12381張,每千名戶籍老年人床位數43.7張,護理型床位達78%,均已超過“十四五”規劃目標(每千名戶籍老年人床位40張和護理型床位70%)。45家養老機構中有42家內設了醫務室,符合規定條件的本市戶籍失能老年人,入住機構的床位費可以納入醫保結算的規定,更是全國少有、省內唯一的惠民政策。
視察組充分肯定我市機構養老工作取得的良好成效,同時認為與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相比,我市機構養老還存在著城鄉發展不平衡、床位空置率較高等問題。視察組建議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機構養老工作的重要性。聚焦群眾需求,進一步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增強激勵機制,加強養老服務專業隊伍建設。強化數字賦能,打造智慧化養老服務體系。市人大代表黃素玉、陳琦琪建議,鼓勵更多學校設置護理專業,強化護理人員的準入、激勵、退出機制,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從事養老服務業。
(廈門日報記者 蔡綿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金號”盾構機刀盤順利下井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