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重點項目——下湖安置型商品房一期及二期工程迎來重要的電力建設節點。記者從廈門電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城市供電服務分公司了解到,12月20日,該項目#6、#8地塊完成一戶一表低壓及戶表送電,有力保障924戶住戶用電需求。此舉也標志著項目進入全面送電的最后沖刺階段。
安置房項目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為了配合政府加快拆遷居民返遷進程,確保住戶早日實現“安居夢”、用上“暖心電”,城供分公司錨定目標、實干擔當、攻堅突破,將安置房一戶一表項目列入“辦實事、解民憂”專項行動的具體任務,在攻堅一線筑牢堅強紅色堡壘,發揮黨員先鋒作用,帶頭增強爭優、爭先、爭效意識,全面推進項目建設提質提速,以建設成效作為檢驗主題教育成果的標尺。
項目送電有效率
16座配電站房同步作業
該項目位于仙岳路以南,昨日,記者來到項目現場,看到22棟安置房拔地而起、錯落有致。在項目#7、#9地塊的配電室,電力工人正在做驗收送電前的收尾工作。
項目共有4個地塊,“#6、#8地塊已全部送電,#7、#9地塊預計12月25日啟動送電,力爭元旦后實現送低壓戶表。”城供分公司湖里配網項目部主任張禮思介紹。
項目總建筑面積48.6萬平方米,可提供房源3200余套,是城供分公司今年承接的規模最大的安商房配套電力施工項目。張禮思告訴記者,項目共有新建的16座配電站房,即新建環網站2座、配電站14座,高壓柜162臺、低壓柜227臺,變壓器52臺,總容量38120千伏安。“我們是10月份進場施工,項目工期短,點散面廣,16座配電站房同步推進,最多的時候,投入了一百多人的施工力量。”
項目地處湖里新區密集住宅中心范圍,周邊人流量車流量大,同時項目施工路徑長,電力管溝開挖施工工程量大,工作面擁擠,城供分公司群策群力,加強與相關單位的溝通銜接,倒排計劃,多點并行,高效推進多業務環節銜接,確保項目按計劃順利推進。項目建設單位、湖里國投工程部經理黃海土說:“在電力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項目順利送電,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靠穩定的用電保障,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為項目在2024年9月份交付使用奠定堅實基礎。”
電纜“入戶”難度大
施工人員肩扛手拽勇攻關
眾所周知,住宅小區電力施工,敷設電纜最為頭疼,相當于“螺螄殼里做道場”,具體到該項目,難度又更大。
電纜轉運是第一道關。城供分公司項目經理孫松青告訴記者,由于該項目路面沒有硬化,貨車、吊車無法直接駛入工地現場,只能靠叉車二次轉運,繞來繞去比較麻煩。
電纜“入戶”,又是一道難關。地下室入口只有2.3米高,而電纜盤較高,“生闖”無法進入,必須控制盤高及重量。怎么辦呢?只能用人工肩扛手拽,在室外把電纜盤好,再進入地下室,一盤400米的電纜有2噸多重,難度非常大。此外,低壓電纜還要走地下橋架、上樓層、上豎井,“特別是轉彎處,力度小,沒辦法讓電纜彎起來,力度大,又會傷到電纜,必須得小心翼翼。”孫松青說,整個項目的電纜敷設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為了加快作業,施工人員經常連夜加班施工。
此外,表箱安裝也是巨大的工作量。每棟樓隔兩三層就要安裝表箱,城供分公司爭分奪秒,在一個月內安裝了815臺表箱。這么多的表箱,都需要二次轉運,施工高峰期時,有的表箱一個人肩扛,有的表箱兩個人合抬,還有的表箱用推車轉運。
配電室更聰明
實現“點對點”自動化控制
灰色外立面的配電室,與建筑及周邊景觀融為一體。記者走進其中一個配電室,寬敞明亮,4臺容量800千伏安的變壓器整齊排列。據介紹,該配電室標準較高,4臺變壓器面積須達到200平方米。
不僅如此,該項目還是城供分公司今年來第二個采用分布式DTU四遙自動化的安商房配套電力項目,更安全、也更智慧。以往的項目都是集中式自動化,只要一個點出現故障,整個配電室都會處于癱瘓狀態,供電不穩定。“現在采用分布式DTU,可以實現‘點對點’自動化控制,如果個別高壓柜有故障,只要處理這臺高壓柜就好,不影響其他設備,這樣就進一步縮小停電范圍。”張禮思表示。
(廈門日報記者 劉艷 通訊員 朱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