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海滄的田間地頭,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富村山居圖”,在眼前徐徐展開:山水田園風光美不勝收,農村集體經濟與涉農企業欣欣向榮,村民生活安全感幸福感滿滿……
近日,海滄區檢察院主要領導走進東孚街道后柯村,為村兩委開展理論宣講,詳細闡釋了檢察機關在服務保障鄉村振興中的職責使命、工作重點、具體舉措,推進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為積極回應群眾法治需求,海滄區檢察院干警還在后柯村開展反詐騙普法宣傳活動,引導村民們增強法治意識,進一步提升群眾識騙防騙能力。
這是海滄區檢察院積極服務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作為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國家六部委確定的“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區”,海滄區促進鄉村全面振興,離不開推動“法治鄉村”建設。近年來,海滄區檢察院融入鄉村振興工作大局,依法能動履職,在鄉間田野上書寫新的希望。
守平安
主動靠前維護鄉村和諧穩定
“為保障人民群眾對檢察工作依法享有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今天我們在村里就李某某盜竊案擬不起訴舉行公開聽證……”一張桌子、幾把椅子,去年9月,一場別開生面的公開聽證會在李某某所在村莊舉行。
會上,檢察官就審查認定李某某的犯罪事實及證據、案件定性和擬作不起訴的理由進行說明。偵查人員、網格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特邀檢察官助理和人民監督員等作為聽證員,十幾名村居代表、社區民警和黨員代表到場旁聽。經評議,聽證員一致同意檢察機關對李某某作出不起訴的處理意見,李某某當場宣讀悔過書,進行深刻反省并保證不再犯罪。
“我們積極對接社區網格,聯合網格員就村民對本案的看法開展實地調查,共隨機走訪了7位村民。”據介紹,大部分村民表示,李某某偷手機的行為是臨時性、偶發性的,且事后已歸還物品并取得諒解,可以以教育為主,作出不起訴決定。聽證會結束后,檢察官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回應解答了村民關心的法律問題,提供了案件辦完整、法理說到位、普法做到家的“一條龍”司法服務。
“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辦”。一直以來,海滄區檢察院主動靠前維護農村和諧穩定。為了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一方面,海滄區檢察院依法打擊影響農村穩定以及侵害農民利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另一方面,不止于簡單就案辦案,一訴了之,而是將矛盾糾紛化解放在首位。
產業興旺,是有效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全面發展的基礎。2023年來,海滄區檢察院共辦理敲詐勒索、職務侵占、盜竊等侵害涉農民營企業利益案件10件15人,追贓挽損10萬余元,根據辦案中發現的民營企業管理問題發出檢察建議4份。同時,推動相關職能部門和涉案企業建章立制,已推動相關單位整改問題20余項,建立公司內部管理制度2個,齊心協力,共同鋪就富民之路。
暖民心
全鏈條式司法救助傳遞關懷
司法救助一頭牽著百姓疾苦,一頭系著司法關懷,既是暖民心的系統工程,更是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如果不是司法救助,我這傷可能會拖垮這個家。”日前,在海滄區檢察院檢察官與區婦聯工作人員回訪黃某某時,黃某某這樣感慨道,“我有病在身,眼下全靠妻子打點零工養家。檢察官走訪調查后,不僅送來了司法救助金,還聯合區鄉村振興局、區婦聯等部門給我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關心孩子們的讀書就業問題,家里的生活壓力減輕了不少。”
2022年,黃某某在工廠被人打傷,損傷程度綜合評定為重傷二級。因加害人沒有賠償能力,黃某某無法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海滄區檢察院檢察官通過案件摸排發現本案的司法救助線索后,依法調取起訴書、一審刑事判決書、法醫鑒定等相關材料,并主動聯系申請人及其原刑事案件法援律師提供相關材料。最終,決定對申請人黃某某予以國家司法救助人民幣5萬元,同時也提請上級檢察機關聯合救助,加大救助力度。
如何讓司法救助從“一次救助”延伸為“長期關懷”?據了解,海滄區檢察院與區鄉村振興局積極開展協作,形成“2+N”司法救助模式,開展多元綜合幫扶工作,確保幫扶方案落實、救助措施到位。
海滄區檢察院與海滄區鄉村振興局雙方建立協助開展司法救助工作機制,定期對受理的刑事案件進行篩查,結合海滄區工業園區聚集、外來務工人員等易因案返貧致貧群體數量龐大的特點,重點關注六類農村地區生活困難當事人,針對性挖掘司法救助線索,推進當事人“應救盡救”。在辦理司法救助過程中,檢察院發現救助申請人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將線索移送區鄉村振興局,由區鄉村振興局進行防止返貧監測對象識別,對識別為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的,一戶一策精準落實幫扶措施。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海滄區檢察院會同其他單位持續跟蹤當事人及其家庭成員就醫、就業問題,依托社區開展技能培訓,設置多元救助幫扶舉措解決困難當事人急難愁盼問題,以全鏈條式救助防止因案返貧、致貧,優化提升司法救助效果。
今年以來,海滄區檢察院共辦理司法救助5件7人,發放司法救助金30萬元,區鄉村振興局協調當地鄉村振興部門對3戶救助對象進行防止返貧監測識別。
護環境
檢察履職 助推人居環境提升
海拔高、景色美,位于海滄天竺山的仙靈棋峰是不少戶外運動愛好者青睞的打卡地。然而,有人欣賞完這美景后,卻留下垃圾。檢察機關主動靠前調查履職。日前,海滄區檢察院攜手海滄區林長辦,前往天竺山仙靈棋峰開展護林防火及垃圾不落地專項宣傳活動,在安泰宮至仙靈棋峰沿線步道重點路段共同豎立多個森林防火和垃圾不落地宣傳牌。同時,初步確立天竺山片區生態文明定期共建機制,強化對山林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公益訴訟監督,為鄉村治理提供檢察服務。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海滄區檢察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融入海滄提升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示范區建設,助推人居環境整治,扮靚鄉村振興底色。近年來,海滄區檢察院深化“河/湖長+檢察長”制,提升河湖治理和管護水平。督促整治洗車行業擅自抽取地下水問題,推動辦理排水許可證21家,保護水資源。在“守古樹、護名木”專項活動中,海滄區檢察院綜合運用檢察建議、磋商等方式,敦促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履職,合力促成全區63株掛牌古樹名木養護升級,依托古樹建設口袋公園4處。
此外,海滄區檢察院積極回應社會關切,以公益訴訟助推村居、社區消防安全隱患綜合治理,效果日益彰顯。今年來,海滄區檢察院制發了4件檢察建議,推動主管部門開展專項整治,促成2000余棟出租屋完成技防改造、推動600余個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完成整改、針對鰥寡孤獨等弱勢群體居住場所落實消防安全用品“4個配備”、組織消防安全培訓及疏散演練100多次、推動落實落細常態化長效化治理。
耕地保護是基礎的民生工程,事關百姓“錢袋子”和“米袋子”。“這處耕地未經審批被建為停車場……”海滄區檢察院在耕地保護專項監督活動中,結合現場走訪、實地調查等方式,發現轄區4處耕地在依法拆除非法占用建筑物后未及時復耕復墾,1處耕地未批先建停車場。該院第一時間展開分析研判,隨后制發檢察建議,推動制定整改方案,盡快復耕復墾。
“檢察建議落到實處,整改過程順利進行。”檢察官在回訪整改情況時看到,上述5處耕地已復耕復墾。
促和諧
送法下鄉 筑牢鄉村法治屏障
“除了努力打工賺錢,也要多學習知識,做個好家長!”“以后我要多和孩子溝通。”“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今天我學到了不少……”
今年5月,在國際家庭日到來之際,海滄區檢察院走進海滄區漸美村文明實踐站,攜手海滄區婦聯、海滄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建美小學,和35個外來務工家庭開展了一場溫暖的法治宣講活動。檢察官為大家解讀《家庭教育促進法》及《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重點內容,宣傳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也為“依法帶娃”支招。一堂課下來,家長都感慨頗深,表示會更加用心陪伴孩子們成長,讓家庭成為子女幸福的港灣。
努力打通鄉村未成年人保護“最后一米”,海滄區檢察院與轄區村居建立信息共享、法治宣傳等機制,為鄉村振興筑牢未來之基。同時積極拓展法治宣傳陣地,在海滄區孚美社區建立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組建“愛心家長”志愿服務隊與社區困境兒童開展結對幫扶。
鄉村治,百姓安。近年來,海滄區檢察院常態化開展法治進鄉村,創新普法宣傳形式,積極延伸法治教育觸角,助力平安村居建設,切實提高村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助推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腳下沾泥土,心中有真情。海滄區檢察院正以高質量檢察履職服務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進一步護航新時代鄉村美好生活貢獻檢察力量。
(廈門日報記者 黃琬鈞 通訊員 海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