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保對企業排污監管到位?除了依靠執法人員巡檢和群眾舉報,還有什么好辦法?日前,海滄區新陽街道創新打造“智慧環保”監測平臺,通過在工業企業里安裝“天眼”,讓環保監管不留死角。
日前,《廈門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發布,為我市加快向全國新型基礎設施融合應用典范城市邁進繪出清晰路線圖。此次新陽街道通過打造“智慧環保”監測平臺,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智慧化應用,便是其中應有之義。
在新陽街道看來,生態環境質量是海滄建設國際一流海灣城區的重要指標,與群眾幸福感息息相關。未來,新陽街道將持續完善“智慧環保”監測平臺,不斷推動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助力企業走出一條速度與質量齊升、發展與生態共贏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提升實效
形成線上線下同步監管格局
“新陽街道是海滄臺商投資區的工業集中區,2003年海滄行政建區后,又集納居住、醫療、教育等多重功能,產業發展和人居環境之間的矛盾,對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走進新陽街道,安監站相關負責人開門見山告訴記者。
因此,為了進一步緩解產業發展與人居環境之間的矛盾,提升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今年,新陽街道在“智慧安監”系統基礎上,僅花兩個多月時間就完成“智慧環保”監測平臺的研發和落地工作。
“眼前的這塊大屏就是新建成的‘智慧環保’監測平臺終端,藍色的線代表企業生產設備運行情況,紫色的線代表企業廢氣處理設備運行情況,一旦企業排污處理設備斷電,平臺就會第一時間傳輸異常報警信息。”記者了解到,平臺通過在企業產污、治污設備上配套安裝的環保用電監測設備和視頻監控,實現對企業產污治污全過程留痕及24小時不間斷監控,形成線上線下同步監管格局,大力提升環保監管實效。
落到實處
首批16家企業接入監測平臺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廈門正新海燕輪胎有限公司、明達實業(廈門)有限公司等第一批16家環保重點監管企業的環保監測監控設備安裝部署完畢,已經成功接入“智慧環保”監測平臺。
“有了這個平臺,用數據說話,不僅提升了對企業環保生產的監管力度,也從另一個角度體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提升了公眾對企業的信任度。”廈門正新海燕輪胎有限公司環安課長楊魏巍告訴記者,公司的生產設備與治污設備實時聯動,確保環保生產落到實處。
在專業人士看來,傳統環保監管模式主要是通過專人定期對企業進行檢查監管,雖然加強了監管力度,但是由于人力資源有限仍然存在監管盲區,無法形成對企業的產污治污全過程監控。新陽智慧環保監測平臺通過環保監測監控設備安裝、智慧環保監測平臺建設,實現“人防+技防”,有效地實現環保監管不留死角。
據悉,下一階段,新陽轄區內的環保監管企業將陸續接入“智慧環保”監測平臺,通過平臺統計監管企業生產設備治污設施情況、異常報警情況、散亂污監管信息等多樣化數據,真正實現“智慧環保一張圖”。(廈門日報記者 林岑 通訊員 陳少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