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頭燈可方便了,我現在能雙手并用清理綠化帶!”李方友把小頭燈仔細地放進工具包里,每天出門工作必帶。李方友是湖里建發城建集團下屬城容環衛公司的環衛工人,她對自己的新裝備——頭燈贊不絕口。
這盞頭燈背后有一個溫暖的故事。
秋風蕭瑟,行人往來。霓虹燈的光影中,一個橙色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只見一名環衛工人貓著腰,左手高舉著手電筒,右手拿著一雙筷子,一頭鉆進花木叢中。
“她在干什么呢?”奇怪的行為吸引了網友“小白”的注意,他停下腳步,拿出手機跟上去拍攝。
紙片、易拉罐、煙頭……只見這位環衛工人,掏出插在掃把上的筷子,將掃把暫時放置一旁,借著手電的光,扒開草叢,從花壇底部熟練地夾出垃圾,放入垃圾袋中。網友“小白”把這一幕發到網上,引得不少網友關注。
這就是李方友配備頭燈之前的一個日常工作場景。
記者幾經輾轉找到了李方友,進行追蹤采訪。一天下來,我們發現這位49歲的環衛工大姐簡直“身懷絕技”!
彎腰、揮臂、擦拭……李方友主要負責祥店路的保潔,輪班時,她要在短短的兩小時之內,讓一段400米長的道路變干凈?;蛟S有人會說,掃大街有什么難的?可對于環衛工人而言,精細化保潔,可不是一把掃把那么簡單。
先來說說李方友的“裝備”。每次上路,她都要備一個精致的小包,包里裝滿了各種各樣的工具——大鑷子夾大垃圾,一瓶水可以及時清理路面上的小污跡。她還特別備了小夾子,用來撿拾縫隙里的煙頭。工具齊全不說,動作也爐火純青:地上的煙頭、綠化帶里的碎紙片,一夾一個準,絕無虛發。
“這條路被我‘承包’,我就要對它負責。”沿著祥店路行走,拐彎處就是祥店二路,這也是她負責保潔的區域。自從實行定人定崗定責,每個人負責一條道路,她就把這條路當成了“家”。這條路但凡有些許的臟污,就忍不住想要清洗。有人走過,夸贊這條路干凈,她會發自內心地感到驕傲喜悅。記者大致統計了一下,短短400米的道路,在2個小時的保潔中,她就彎腰2000多次。
從事保潔多年,李方友早就意識到路面越整潔,行人就越不舍得破壞它。不過,清理綠化帶等隱蔽之處的雜物仍是難點。所以李方友重點盯綠化帶。這才有了網友拍到的那一幕。
公司負責祥店片區的網格長黃偉明說,李方友有一個令人欽佩的品質——堅持,從進入公司的第一天到現在,她都保持著這份認真工作的態度,熱情滿滿。環衛工作每天都是歸零,每天都是重新開始。如此枯燥地工作,而她每天如此,將瑣碎的工作干出激情、做出收獲。
“這座城市如此愛我們,我們也應該盡自己的力量,為這座城市做點什么。”事實上,從來廈門的第一天起,她每時每刻都感受到這座城市給予她的溫暖。
李方友拿手電掏垃圾的這一幕,被湖里區市政園林部門得知后,第一時間給湖里區上千名環衛工人都配備了頭燈。夜間工作時,輕巧的頭燈解放了雙手,照亮前路,既保障了環衛工的安全,還大大減輕了夜間工作難度。(廈門日報記者 陸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