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洪塘鎮塘邊村、蓮花鎮溪東村居家養老服務站等4個主會場,以及140個村(居)分會場傳來的禮炮聲,同安區在全市率先實現了城鄉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全覆蓋。
9月27日上午,同安區2019年度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工作啟動儀式在4個主會場以及140個分會場同時啟動。這意味著同安轄區內所有60歲以上老人不用出門,只要撥打12349就能享受到緊急救援、入戶關懷、建立檔案、文化活動、精神慰藉、社區參與、老年教育、咨詢保障等為老服務。
家門口養老
服務更優質
昨日上午9點,蓮花鎮溪東村早已沸騰起來,人們載歌載舞慶祝居家養老服務站的正式揭牌。這場活動的主角——60周歲以上老人也早早聚集在溪東村居家養老服務站門前,等待親眼見證這一惠民工程的落地。
溪東村葉大爺說:“今后我們在自己家門口,也能享受到和城市社區一樣的專業化養老服務啦,感覺非常好!”
那么,社區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究竟是怎么服務老人的呢?與傳統居家養老以家庭為核心的模式有所不同,該項目主要依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社區購買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項目,為轄區60周歲以上老人,組織開展緊急救援、入戶關懷、建立檔案、文化活動、精神慰藉、社區參與、老年教育和咨詢保障等日常為老服務工作。
“我們還在積極打造15分鐘響應圈。”廈門智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總經理范訓聰介紹,基于“12349”養老信息化平臺,日常老人有什么需求,只要撥打熱線電話,相關信息就會緊急分配給相應轄區的助老員,并要求助老員在15分鐘內趕到老人家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12349”平臺與“120”“110”等也有聯動處理方案,讓居民放心在家中養老。
大數據支撐
服務更專業
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自2016年以來,同安區不斷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加大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范圍,加快養老補短板工作力度,穩步推進居家養老信息化工作。
截至目前,同安區共投入財政資金1680萬元,在全區140個村(居)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站,配備老年人健康一體機、電腦等相應的設施設備。另投入約3204萬元,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承接運營,為140個村(居)派駐社區助老員,開展居家服務工作,逐步建立“互聯網+養老”的居家智慧養老服務模式。
同安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的提檔升級,同安區民政局也將進一步提高對助老員的要求,除了熱愛老齡工作,具有良好的組織、溝通、協調能力外,還以量化標準要求他們走出去,到老人家里開展關懷慰問,和老人建立長久的聯系。此外,居家養老信息化辦公系統將實行無紙化信息記錄,通過派駐專職助老員入戶采集老人信息、了解老人需求,上傳到市級“12349”養老信息化平臺,形成大數據,以便更專業,更有針對性地做好服務。(廈門日報記者羅子泓 通訊員余雪燕 闞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