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際,正是戶外玩耍的好時節。越來越多的市民走出家門,去公園散步、游玩。最近幾天,細心的集美市民可能已經發現,在社區、在街邊,一些空地正在被改造,一些小公園也被重新“梳妝打扮”起來。
集美新增公園點位圖
為進一步推動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工作,提升廈門市城市生態宜居水平,從4月份開始,廈門市市政園林局牽頭組織各區各單位在全市范圍開展“雙百行動”,即百日建近百處公園綠地設施。
導報記者從集美區市政園林綠化管理中心了解到,6月底前,集美區將選址,通過對原有綠地的改擴建或提升,新增24個公園;另外還將對原有的17個公園進行設施增補,總數達到41個,是本次“雙百行動”改造和新增公園數量最多的一個區。
這批公園建成后,集美區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將達到90%以上,市民從家門口步行三到五分鐘,即可找到一個可供散步、休閑的公園。
龍舟池公園現狀,將增補設施
現狀
已有公園27個
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78%
“走在集美街頭,可以說,每一步都是風景。”集美區市政園林綠化管理中心副主任陳少青告訴導報記者,在集美建成區,原有27個公園,其中12個綜合性公園、15個社區公園,面積最大的是環杏林灣公園,公園周長達26公里。
目前,集美區的人均綠地面積為全市最高。不過,根據此次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調查,目前集美區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指標為78%,距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考核要求的90%還有差距。
為解決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不足問題,“備考”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市市政園林局統一部署開展“雙百行動”,計劃在全市新增一批公園。
陳少青說:“從今年4月份開始,我們就已經展開基礎性的摸底、規劃等工作;隨后根據全市部署,結合周邊百姓的需求,改造和新增一批公園。”
街旁的一處綠地,將增補設施改造為公園
對策
新規劃公園41個
人均綠地面積15平方米
據悉,集美區此次新規劃的公園共有41個,主要是社區性公園,以小而靈活為特點,面積大多在2000-5000平方米之間,主要滿足周邊居民日常散步、鍛煉等娛樂休閑需求。
其中,集美區準備提升改造17個公園,這些公園主要是現有的園路、園燈、果皮箱或椅凳等不夠完善,予以增補,全部工作預計將于5月底完成;同時,準備新增的24個公園,則是在現有空地或有點基礎的綠地上改擴建,增加綠化等,同時增補設施,全部工作預計將于6月底基本完成。
陳少青說,目前設施設備的采購工作正在進行當中,施工隊伍已全部進場施工。
經過本輪的改造與新增,到6月底,集美區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將超過90%,人均綠地面積將達到15平方米,仍是全市最高。在建成區,居民走出家門,平均步行三到五分鐘,就能找到一處休閑性公園。
現場
杏北公園正在施工
預計6月中下旬完工
杏北公園效果圖
杏北公園是此次規劃新建的一個社區公園,總用地面積16207平方米。導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人們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施工。
“我們從4月份開始進場施工,計劃將于6月中下旬完成全部施工。目前,已經完成場地平整,喬木進場并種植了一半,園路硬化已施工完成,地面鋪裝也進行了一半。”代建單位國貿地產集團廈門公司集美項目部高級經理洪志華說。
洪志華告訴導報記者,在本規劃設計中主要考慮“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堅持以人為本,大處著眼,整體設計。在規劃的同時,輔以景觀設計,最大限度地體現居住區本身的底蘊,設計中盡量保留居住區原有的積極元素,使居民樂居其中。
施工完成后,綠化種植將達到10228平方米,公園里將配備涼亭、廣場休息區等,可供周邊居民散步休閑。(記者錢玲玲李立宇通訊員陳少青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金號”盾構機刀盤順利下井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