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婆媳關系是家庭中最不好相處的關系,可在灌口田頭村洋坑社,卻有這樣一對婆媳,同住50年基本沒“紅過臉”。如今,96歲的婆婆臥病在床,70歲的媳婦每天像照顧小朋友一樣照顧婆婆起居,在村里傳為佳話。昨日,有村民撥打晨報熱線8080000,講述了陳秀琴一家的溫暖孝親故事,為好兒媳陳秀琴點贊。
小志愿者為陳秀琴送來自己挖的地瓜。(田頭社區書院供圖)
悉心照料臥床婆婆5年
昨日,記者來到田頭村洋坑社,找到了村民口中的好兒媳陳秀琴。走進陳秀琴的家,她正在院子里洗菜。陳秀琴今年70歲,她的婆婆陳選今年96歲,是村里最年長的老人。5年前,陳秀琴的婆婆由于身體不適,只能臥床休養,生活起居都由陳秀琴夫妻來照料。
陳秀琴夫妻和婆婆三人住在傳統的閩南古厝老宅里。走進陳秀琴婆婆的房間,記者注意到,房間非常干凈,沒有異味,被子衣物等疊放得很整齊。尤其是在老人的床前,放著兩把椅上,其中一把椅上擺放著水果、面包等零食。“這是我媽平時吃的,都放在床前,讓她選擇。”陳秀琴的丈夫告訴記者,母親平時的一日三餐全由陳秀琴來喂。
每天陳秀琴的婆婆就像小朋友一樣,讓陳秀琴為她梳頭、穿衣。為了防止常年臥床的婆婆生褥瘡,陳秀琴每天都要幫婆婆多翻幾次身、多按摩幾次。
同住50年沒“紅過臉”
有人說,照顧老人久了,有的人難免會不耐煩,甚至很難有好臉色。不過,這樣的情況在陳秀琴家是看不到的。盡管有時候陳秀琴也會遇到難事,但她從不在婆婆面前表現出來。
村老年協會經常組織老年人出去旅游、觀光,陳秀琴總是放心不下婆婆而放棄出行。有時候婆婆會無緣無故地耍脾氣,這時,陳秀琴總是面帶笑容,想盡一切辦法哄老人開心。
“從結婚到現在50年了,我們一直住在一起,她從沒跟我媽媽紅過臉。”陳秀琴的丈夫說。
成為晚輩榜樣傳遞孝道
說起對婆婆的照顧,陳秀琴說:“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情。”
的確,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其實,在陳秀琴這個大家族中,除了陳秀琴和丈夫每日照料母親外,其他親人也經常回來看望。陳秀琴的小叔子每隔2天回來給老人洗澡等,孫子一輩更是被長輩們的孝心感動。
“她很貼心,幾年如一日地照料,比親女兒還親。”在田頭村,除了大人們知道陳秀琴的故事外,小朋友們也知道有這么一位孝順的奶奶。小志愿者們經常來看陳秀琴和她的婆婆,還將自己挖的地瓜送過去。小志愿者從陳秀琴身上學習到孝道文化,每當村里幸福院為老人辦生日會,小志愿者還主動為老人們布置會場、準備節目。(記者 宗琴通訊員劉興苗 王麗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