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廈門海關發布維權典型案例。
據了解,被海關銷毀的商品除了進口牙刷,甚至有HPV疫苗和人體真發。海關呼吁消費者,從正規渠道購買進口商品,確保消費安全。
9000支進口牙刷不合格
近日,9000支來自日本某著名品牌的牙刷,經檢驗發現多項指標不符合我國國家標準要求。
廈門海關人員介紹,某公司日前向廈門海關隸屬東渡海關申報進口一批牙刷,該關按照相關規定,對本批次進口牙刷重點檢驗并取樣送檢。檢驗報告顯示,本次檢出的不合格牙刷,其不合格項目包括刷毛單絲頂端輪廓合格率不達標、刷毛單絲彎曲恢復率不合格。這批牙刷擬退回原產國。
201支HPV疫苗來歷不明
去年11月9日,廈門海關隸屬機場海關從馬來西亞入境旅客行李中,截獲201支非法攜帶入境的HPV(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其中4價疫苗150支、9價疫苗51支。由于旅客未主動申報且無法提供相關檢疫證明,現場關員依法對疫苗做截留銷毀處理。
據悉,疫苗屬于特殊物品中的生物制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除攜帶自用且僅限于預防或治療疾病的血液制品或生物制品,且攜帶量以處方或說明書確定的一個療程為限,其他特殊物品均應辦理特殊物品衛生檢疫審批手續,經過海關查驗后方可入境。
HPV疫苗能夠有效預防女性宮頸癌前病變,但其對溫度有嚴格要求,需全程冷鏈運輸儲存。該批疫苗僅用布制袋包裹,未采取任何低溫冷鏈運輸措施,疫苗易變性失活,且該批疫苗來源不明,質量無法保證,一旦流入市場,可能對使用者健康安全造成極大威脅。
人體真發非法闖關被攔截
去年12月19日,廈門海關隸屬機場海關查獲一起旅客違規攜帶人體毛發進境事件,在由香港飛來的KA602次航班中查獲人體毛發制品364頂,毛重30公斤。
據悉,這些毛發均為人體真發,有些制品中還夾雜有白發與頭皮屑,屬于粗加工,運輸中已發霉受潮,極有可能攜帶大量病菌。
經檢驗檢疫的毛發、皮張等制品可能攜帶有寄生蟲、真菌、細菌等多種病原生物,能夠成為傳染病的傳播媒介,潛藏著極大的疫情風險,且上述人體真發制品在運輸途中已經受潮,攜帶的大量病菌易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海關依法對該批真發進行銷毀處理。(記者孫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