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紙上寫的感謝語。
工作人員送老人走上回家路。
前天下午,六旬的女性流浪老人劉雪奎,終于在廈門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的護送下回到了昭平縣的家中――此時距她離家,已過去了22年。
救助站成人二科科長陳卡云說,8月26日,救助站救助了一位由海滄鐘山派出所送來的女性流浪人員。
“她滿頭白發,看起來蓬頭垢面,且生活無法自理。”陳卡云說:“我們值班人員趕緊給她找來衣服,由四人幫她洗澡,安排吃住。由于老人身體不好,我們還將她送去醫院療養了一段時間。”不過,老人十幾天來始終不發一言。
“我們抱著嘗試的心態拿來紙筆,沒想到老人竟緩慢的寫下了自己的名字。”陳卡云說。“劉雪奎,廣西照平縣木格公社木格大隊,1957年正月27日”等信息躍然紙上,老人還寫了自己丈夫和兒子的名字。
救助站工作人員先是請警方根據老人的姓名和年齡核查該人信息,不過卻是“查無此人”。大家立即改為通過地址尋找。不過,現在已經沒有“公社”“大隊”了,工作人員將其替換為“鄉”“村”后上網搜索,發現廣西賀州市有個昭平縣,其下轄有個木格鄉,工作人員猜測,應該是老人寫錯字了,這就是老人記憶中的“照平縣木格公社”。
工作人員立即致電昭平縣救助站,沒想到卻被當作了騙子。陳卡云說:“對方要我們發加蓋公章的請求協助函。我們傳真了協助函,對方還要求通過微信再發一次,因為黑白傳真無法確定公章顏色。”
又過了兩天,救助站的工作人員終于傳來喜訊。“我們請昭平縣救助站將老人照片發到木格鄉各村支書處,由村支書帶給村民們一一辨認,終于有一人自稱是老人的丈夫。”陳卡云說。
老人的丈夫表示,自己看了照片好久才認出來。因為妻子已走失22年,本已不抱希望能找回她了,所以其戶口已被注銷。三天前,老人的兒子致電救助站詢問母親的健康狀況,同時一再對救助站工作人員表示感謝:“如果沒有你們堅持不懈幫忙,我們這輩子可能都沒辦法再見母親的面了。”
前日上午,救助站的三名工作人員陪同老人前往廈門北站,護送老人回家。臨行前,老人居然又拿來紙筆,用顫抖的手慢慢寫下:“感謝救助站送我回家”幾個大字。前日下午,老人安全到家,與家人團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書寫華僑興學救國故事2025-04-0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