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垃圾通過碼頭轉送處置。劉東華攝
廈門是靠海的城市,在環衛方面,廈門多了一片海需要保潔。《廈門市環境衛生和垃圾處理三年提升行動方案》在近日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其中提到要加強海漂垃圾清理,把海上作業范圍規范為廈門地區230公里海岸線向外延伸一公里,共計230平方公里的海面。現在保潔的面積是62平方公里,這意味著未來要擴大近三倍。環衛部門表示,增加環衛碼頭以及招收更多專業技術人才,將是迫切需要做的事。
垃圾來源
主要來自旅游垃圾和九龍江沿岸,臺風后量最多
海上的垃圾究竟是哪里來的?海上環境衛生管理站副站長余波介紹,主要分為兩類:旅游垃圾和九龍江流域沖來的垃圾,這其中,占大頭的是后者。海上垃圾產生的旺季是從5月至10月,這個時間段游客量比較大,沿岸或是從游船上扔到海里的垃圾量會大量增加,更重要的是,臺風季和降水季的到來,非常容易把九龍江流域沿岸的垃圾帶到廈門來。廈門的海屬于內海,自潔能力不如外海,也就是說,垃圾沖不出去,需要人工去清理。
目前,海上環衛站保潔的海域面積為6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4個區域:廈鼓海域、白城海域、五緣灣海域、九龍江海域。去年一年,這四大海域共清理1500多噸垃圾。余波說,跟前幾年相比,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這跟九龍江流域的環境整治提升有很大的關系。早些年,九龍江流域垃圾比較多時,海上環衛站一年清理的垃圾量可達到2500多噸。
垃圾清理
海上垃圾會到處漂,得根據潮汐走向判斷垃圾去哪
目前,海上環衛作業主要以機械保潔船為主。余波說,由于沒有先例可以借鑒,當時機械保潔船都是自行設計改造的,達到方便清潔的要求。另一種作業方式是工人駕駛小木船打撈海面漂浮的垃圾,小木船主要前往一些靠近岸邊的位置,比如演武大橋底下,因為這種船機動性比較好,而且吃水淺,不容易觸礁。
和陸地上的不一樣,海上的垃圾是會“走”的,這也是海上保潔最難的地方。余波說,時常接到群眾電話反映說在某處海面漂浮的垃圾很多,但等到機械保潔船趕到那個地點時,垃圾早就不知道被沖到哪里去了。遇到這種情況,工作人員得根據潮汐的走向,判斷垃圾大致的走向。
陳志達是海上環衛站船隊副隊長,他說,臺風季是海上垃圾集中爆發的時候,臺風一過,白城沙灘沿線會出現大量水浮蓮、木頭等垃圾。這些都是九龍江沿線沖下來的。機械保潔船負責把海面上的垃圾全部收拾干凈,沙灘上的垃圾得依靠思明區環衛處的工人用手裝袋,再用扁擔挑起步行運輸到岸上。
陳志達說,海上保潔其實非常被動,因為不知道何時垃圾會從上游沖來。所以,他們在海門島設置了高清監控探頭,來實時監測上游垃圾,做到提前預警。
技術要求
出海要看老天“臉色”,船只壞了得船員自己修
由于是船只作業緣故,所以海上的保潔可以算是靠天吃飯。余波介紹,像大霧天、暴雨天等,為了確保安全,船只是不允許出海的。尤其臺風天,所有的環衛船只還要行駛到高崎附近的港灣去避風。
另外,晚上受視線影響,海上保潔是無法進行的,所以即便遇到海面垃圾量較多的情況,他們也必須等到第二天天亮才能作業。
“和路面環衛工人不一樣,我們這里要求的是技術人員。”余波說,海上保潔不是簡簡單單拿起掃把去作業,而是要駕駛船只出海依靠機械裝置進行,船上的船長、駕駛員、水手等,都必須持有海事部門頒發的相關證件,所以進入這個行業門檻相對較高。目前,海上保潔隊伍自成立以來,還都是清一色的男子漢。
在海上駕駛船只,尤其需要經驗。余波說,不像在陸地,車輛壞了,往路邊一停,打個電話就來人修了。船只發生發動機拉缸等故障的話,都要靠船員自己處理的。
保潔困境
全市僅有一個環衛碼頭
運送太耗時導致效率低
對于海上保潔來說,碼頭是必不可少的中轉站。海上清理來的垃圾最終要從位于西堤的環衛碼頭吊裝上岸,這些垃圾大部分被運往后坑壓縮填埋廠和東部固廢中心進行處理。目前全市僅有這一座環衛碼頭,它還是鼓浪嶼垃圾的中轉站,每天鼓浪嶼全島所有收集到的垃圾都是從這里被運輸出去。
碼頭少必然導致保潔效率的低下。陳志達說,以前機械保潔船從西堤出發前往五緣灣,光航程就要兩個多小時,往返接近6個小時。也就是說,船只大部分時間耗費在了路上,保潔效率極低。2012年5月,海上環衛站向一家企業租用了五緣灣的一處碼頭。
按照《廈門市環境衛生和垃圾處理三年提升行動方案》,海上作業范圍為廈門地區230公里海岸線向外延伸一公里,共計230平方公里的海面。余波說,現在單位保潔的面積是62平方公里,未來要擴大近三倍,這更需要增加環衛碼頭的數量,不然海上保潔難以正常開展。
另外,隨著海域保潔的范圍擴大,缺乏專業技術人員也是困擾海上環境衛生管理站的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