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廈門商報報道 “對自己投資的片子,我只能用力去推廣,并不是拿雞蛋去碰石頭。”23日下午,被稱為“第六代導演”領軍人物的王小帥來到廈門金逸影城明發店為自己的電影《我11》站臺宣傳。
談到文藝片的現狀,王小帥覺得很難,不過還是要堅持下去,畢竟不是人人都可以當大導演。
廈門的老街有感覺
采訪之前,院線安排了媒體看片會。據悉,《我11》是王小帥導演自傳三部曲中的第2部,和《青紅》一樣,這部片也將故事背景設置成了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對于這樣的故事背景,王小帥覺得拍攝的最大難點就是場景很難找,幸好最后終于在重慶找到了這樣的場景原型。
至于廈門,王小帥認為是這一個很現代化的城市,很漂亮,到處洋溢著現代氣息。廈門的很多老街,特別是鼓浪嶼,很有感覺,比較適合拍文藝片。同時,他希望下一個故事可以到廈門來拍攝。
文藝片沒那么難
作為文藝片的導演,王小帥一直遭遇票房的問題,之前有傳聞說他為了片子抵押了房子和汽車。對此,王小帥笑了起來,“我還是要有住的地兒吧?!還沒到那么落魄的境界啦,動用了所有的資金倒是真的。”
談到票房,王小帥覺得比較難,“目前票房不是很理想,不過還沒完全下線,能做多少算多少。我也在賣力推廣,畢竟是自己投資的電影,盡管投資不多,但也絕不是拿雞蛋碰石頭,”
其實,王小帥并不太擔心回收成本。“國內上映之時,這部片已在多倫多電影節上賣到北美市場,接下來在美國、澳大利亞、法國等都會上映,然后是電視臺,接著走國外DVD市場,最后才是賣給網絡。”在王小帥眼里,文藝片其實也沒那么難,所以,他呼吁更多年輕人一起加入文藝片的圈子來。
法國模式值得學習
小成本制作電影近來得到蓬勃發展,那么文藝片是否也能沾光呢?對此,王小帥淡然一笑。他與記者分享了他在法國的經驗,他覺得政府的扶持很重要。
“法國有6500萬人口,有5000塊電影屏幕。中國有13億人口,卻只有1萬塊屏幕。法國有專門的藝術院線,是從5000塊中分割出來專門放映文藝片,哪怕是再震撼的美國商業電影也進不去。當然,這些院線國家都有補貼。”王小帥還透露,在法國即使是拍商業電影,也要拿出利潤的15%左右投資給非商業電影,或者交給專門部門去投資,他覺得這樣的政策很值得借鑒。(記者 葉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