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太陽的后裔》熱播,廈門人民卻是很久沒見過太陽公公了,這樣濕答答的天氣,也讓蔬菜有了漲價的理由。
昨日,導報記者調查發現,最近兩天,廈門各大市場的常見蔬菜價格漲多降少,綠葉菜更是一路飆漲,大有趕上春節期間的勢頭。
不僅如此,本應淡季降價的“豬八戒”也跟著湊熱鬧,迎來了4年來的最高“身價”。
漲多降少 連綿陰雨“澆高”廈門菜價
“這幾天,豆類蔬菜的價格又開始漲價了,荷蘭豆、四季豆、長豆、甜豆昨天在八市每斤的售價都是10元,綠豆芽、黃豆芽2元/斤,銀芽4元/斤。”幾乎兩天就要逛一次八市,蔡阿姨發現,隨著降雨天氣的持續,此前剛剛有點回落的菜價,又有點往上“飄”了。
廈門市發改委價格監測部門數據也顯示,最近幾天,廈門各大市場的多種常見蔬菜價格漲多降少。
昨天下午,思明營平市場上,油菜每斤5元,上海青每斤4.5元,生菜每斤4元,青蒜每斤6元,豆角每斤8元,相比上周末每斤有0.5-1元的漲幅。“過年期間的高菜價還沒等緩過勁,又遇上連續多日的陰雨天,導致最近菜價漲得有點兇。”八市一位菜販告訴導報記者,最近幾天,光辣椒類的蔬菜就漲了不少,比如小杭椒從6元/斤漲到了10元/斤、小紅椒從5元/斤漲到9元/斤、尖椒從5元/斤漲到7元/斤,大紅椒也從7元/斤漲到9元/斤。
而根據廈門市發改委對海滄石塘菜市場的監測,昨天,黃瓜、西紅柿、大白菜、生菜、芹菜、青蒜、土豆、韭菜等蔬菜價格均有上漲,而監測的菜品種,漲價品種占了一半左右。
肉也瘋漲 飯館不知該多放肉還是多放菜
菜價漲得兇,讓小炒店陷入了兩難的尷尬,本來想著多點肉少點菜應付一下,可沒想到肉價漲得更離譜。“小炒店用得最多的材料就是豬肉,但最近,做個小炒肉,辣椒也貴、肉也漲價,不知道該多放肉還是多放菜。”小何在蓮坂開了一家快餐店,雖然近來生意還不錯,但一路上漲的豬肉價,卻讓他沒多賺一個子兒。
導報記者發現,思明營平市場上,精瘦肉每斤15元,肋條肉每斤16元,可就在十天前,它們的售價還分別只是每斤14元和15元,短短十天就漲了1元錢/斤。
“今天又進行了一輪新的調價,進貨價已經逼近15元/斤了。”蓮花路口一家超市采購透露,從今年元旦以來,豬肉的進價就一直上漲,幾乎每周都有調整,到現在每斤漲了2元多,豬肉的批發價已達到他入行4年來的最高水平。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豬肉之所以淡季漲價,在于前兩年部分養豬戶虧損,養殖散戶被淘汰導致養豬行業產能不足。再加上今年春節前后部分地區出現疫情,加劇供需缺口擴大。未來,肉價可能還會繼續上漲,不過漲幅會趨緩,預計到6月初價格趨于平穩,全年肉價都不會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