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廈門市各級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對福建、廈門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牢牢把握中央支持我省我市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全面實施美麗廈門戰略規劃,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經濟運行穩中向好、提質增效。
去年,我市財政總收入首次站上千億新臺階,達1001.7億元,增長10.2%。其中,地方級收入606.1億元,增長11.5%。記者從財政部門獲悉,去年我市經濟持續穩步發展,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招商引資等各項指標良好,軟件動漫、旅游會展、光電等產業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對財政收入增長起到骨干支撐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財政收入實現新突破的同時,民生和“三公”經費也實現“一升一降”。
固定資產投資
保持較快增長
2015年,我市擴大有效投資,力促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在部分新開工大項目的拉動下,去年1-11月,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24.5億元,增長22.2%。
固定資產投資的推動,成為我市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支撐美麗廈門轉型升級、做強做大經濟社會發展規模的重要抓手。工業投資較快增長,去年1-11月,全市完成工業投資318億元,增長21.2%。基礎設施領域投資步伐加快,在廈航飛機購置、軌道交通1號線、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等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拉動下,全市完成基礎設施投資524億元,增長40.6%,超過全市投資增幅18.4個百分點。
同時,重大項目的建設也進入快車道,去年1-11月,我市139個省重大項目完成投資706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的117%,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目標17個百分點。42個市重大項目如期推進,16個項目開工建設,10個項目去年年底前開工。
利用外資延續
良好發展趨勢
2015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市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外貿增速保持回升態勢,利用外資延續良好的發展趨勢,重點工作扎實推進。
據統計,去年1-11月全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762.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2%。其中出口491.3億美元、進口271.3億美元;進出口總額占全省比重達49.4%,比上年度提高2.4個百分點;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增幅分別高出全國平均水平8.7、4.4和13.2個百分點,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3、1.5和9.2個百分點。
我市合同利用外資與實際利用外資規模均居全省各市首位。去年1-11月,我市新設外資企業612家,比上年同期增長61%,合同利用外資金額38億美元,同比增長34.2%,完成全年目標任務21.3億美元的178.4%;實際利用外資金額19.1億美元,同比增長0.7%,完成年度目標任務20.9億美元的91.3%,按序時進度完成計劃目標。
自貿改革創新項目
深入實施
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建設,正在成為廈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引擎。記者從廈門片區管委會了解到,揭牌至今,廈門片區形成52項具有廈門特色的制度創新舉措,占全省半壁江山,其中18項屬全國首創,“一照一碼”在全國復制推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被商務部評定為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
廈門片區把制度創新放在首位,對接高標準國際投資貿易規則,在體制機制創新和新興業態發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成為全市創新發展的排頭兵。掛牌至2015年底,廈門片區累計新增企業超7500家,占全省三個片區新增企業數近六成,注冊資本超1100億元,平均月增幅25%。改革的步伐也帶動著產業升級發展,據初步統計,2015年廈門片區服務業營收增長28.5%,工業總產值增長11.7%,進出口總額增長4.66%,主要經濟指標大大高于全市平均增速,成為我市經濟增長的“黑馬”。
“多規合一”
不斷釋放改革紅利
2015年是廈門市推動“多規合一”工作全面鋪開的關鍵一年,作為國家四部委確立的“多規合一”試點城市,我市積極探索先行先試,不斷豐富完善全市統一的空間規劃“一張藍圖”,更在此基礎上,率先全國構建起統一的業務協同平臺,大大提高了審批效率。“多規合一”正作為全面深化改革、落實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的基礎,不斷釋放改革紅利,成為我市正持續深化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的點睛之筆。
去年,共有931個項目按新的審批流程在“多規合一”業務協同平臺和建設項目審批信息管理系統上運行。“多規合一”業務協同平臺、“多規合一”建設項目審批信息管理系統、各部門審批系統、“多規合一”效能監督系統等四大平臺已基本完成對接,初步實現審批信息、規劃信息、決策信息、督察信息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變串聯審批為并聯審批,審批效率大幅提升。
接下來,我市將推出“多規合一”建設項目審批流程第二輪改革,新流程計劃將于今年元月試運行。
【亮點】
提升宜居水平
加強民生保障
記者從財政部門獲悉,為支持建設綠色宜居環境,2015年,市財政整合統籌了財政資金超過20億元,重點支持城鄉環境整治、島外溪流整治及海綿城市、地下管廊等建設,推動環境污染防治,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持續改善我市生態環境。
據統計,“十二五”期間,我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始終超過六成,并逐年提高。2015年民生支出占比超70%,增長21.2%,其中教育支出增長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20.9%,醫療衛生支出增長10.4%,科學技術支出增長22.6%,有力保障了各項民生政策的落實。
全市“三公”經費
下降近五成
2015年,我市行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全市“三公”經費支出同比下降近五成。據財政部門介紹,去年我市強化了財經紀律約束。落實“八項規定”精神,出臺因公臨時出國經費等六項管理辦法,建立了我市厲行節約制度體系,進一步規范了行政運行支出開支范圍和標準,為我市從嚴治黨、依法治市提供制度保障。
去年,我市“三公”經費預決算公開首次“亮相”,財政部門進一步細化“三公”經費公開內容和程序,實現政府和部門預決算、“三公”經費預算公開的市區兩級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