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歲,一輛單車,3個多月,跋涉7000多公里,游歷大半個中國,這本是一個相當勵志的故事。驚險的是,這位來自蘭州的郝大叔在抵達廈門后,本想繼續一路向南前往臺灣,入臺證都辦妥了,卻沒想到,半夜突發的心梗意外差點讓他回不了家。
病情危在旦夕
郝大叔今年59歲了,除了多年前曾犯過胃病外,他自我感覺身體“棒棒的”。今年7月底,他從老家蘭州出發,打算用上一年時間騎單車環游中國。從蘭州到北京,從北京到山東,再到南京,到福建……他每天平均騎行100-150公里。
今年10月,郝大叔騎行到了廈門境內,原本計劃待上幾天就前往臺灣,但他一下被廈門的美麗環境和清新空氣吸引住了。“怎么形容來著,樂不思蜀吧。”郝大叔在廈門玩性大發,一待就是兩周時間。
上周五的凌晨三四點,郝大叔在睡夢中突然覺得胸痛胸悶,連脊背也發疼,呼吸不暢,他以為又是胃出了問題,一直忍到了天亮,才從賓館打車趕往了醫院。
這個時候他已是疼痛難忍,大汗淋漓。醫生見狀,讓他趕緊先去檢查心電圖,結果就在途中,郝大叔兩眼一黑猝然倒地,意識喪失,肢體抽搐。在場的市民幫著醫務人員將他送到了急診,為其及時進行了心肺復蘇搶救方恢復了心跳與血壓,但病情已危在旦夕。
“找不到家屬,這個患者也得救!”
經過聯系,廈門市心血管病醫院啟動了胸痛急救網絡,迅速接手患者,將郝大叔送至導管室。造影顯示,郝大叔左前降支完全堵塞,診斷為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必須爭分奪秒做急診介入手術。
可是通常情況下,手術需要家屬同意簽字,面對這樣一位突發心梗、已經心臟驟停且沒有任何親屬在廈門的外地患者,萬一聯系不上家屬怎么辦?心內科副主任戴翠蓮說:“當時患者的情況真的很緊急,我們也想了,即便是聯系不上家屬,該做的手術我們也必須得做,畢竟患者的生命才是第一位的。”
所幸,在郝大叔隨身攜帶的手機里,醫務人員找到了他家屬的電話。
最終,郝大叔在各方無縫的協調搶救下,醫生為他植入了兩枚支架,打通堵塞的血管,才挽回其性命。“等我睜開眼睛,已做好手術躺在病床上了。”清醒后才知道,在那段時間,是醫務人員爭分奪秒的搶救,才將他從鬼門關救了回來。
要帶家人再游廈門
“他在一年前就已經開始胸痛胸悶了,可就是一直不當回事!”在郝大叔病床前,他的妻子一邊細心為他掖著被子,一邊有點嗔怪地抱怨。接到醫院電話的當天,郝大叔的妻兒還有幾個弟弟就從蘭州坐飛機趕到了廈門。“當時是一路哭著來的,真的是非常擔心,一直想象著會不會發生不好的事情。”郝大叔的妻子說,還好他們趕到醫院時,郝大叔已經轉危為安,醫務人員照顧得十分妥帖,“醫生說,再觀察幾天就可以出院了”。
“雖然這次廈門游遭遇了這個小插曲,但是我并沒有感到遺憾,因為這次的生死營救,讓我感受到了廈門人的熱情、廈門醫院的高效。”樂觀的郝大叔還掏出手機,播放了一個片段給導報記者看。那是昨天晚上,他所在的CCU監護室在半小時內接連送來三位急性心梗患者,躺在病床上的郝大叔目睹了醫院忙而有序的搶救全程,這些場景被他用手機拍攝下來,“看到這些我就知道,當時我也是這么被救回來的,我要留下照片告訴更多的人”。
當導報記者問郝大叔,接下來是否還會繼續去臺灣騎行時,郝大叔說,自己的身體可能暫時不允許再長途騎行了,應該會和家人直接回蘭州。不過,在此之前,他會帶著親人好好在廈門旅游幾天:“他們擔著心來,我想讓他們開心地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