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獲悉,沙坡尾避風塢將于下月進行封閉整治。近日,思明區政府、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發布了《關于廈港沙坡尾避風塢封閉管理》的公告。公告指出,沙坡尾今后將不再作為漁船停泊點。
沙坡尾早在2003年就已經不具備漁港功能了,整治將對沙坡尾進行有機更新。
記者從廈港街道方面獲悉,廈港避風塢于2003年演武大橋竣工通車后,已不再具備漁港功能。如今,塢內本地漁船大部分均已經不再從事捕撈作業。“作業船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且存在治安、消防安全等隱患。”廈港街道表示,沙坡尾片區將進行整體有機更新,通過給予本地漁船漁民適當補貼的方式,有序引導漁民退漁上岸轉產,還避風塢一片寧靜。
沙坡尾片區提升方案中提到,將著手從漁民上岸、避風塢清淤、沿岸路面修整、騎樓修繕等幾方面,對沙坡尾進行提升改造。
據了解,長期停靠沙坡尾的漁船共計141艘,其中,本地漁船83艘。
公告透露,避風塢將于2015年6月10日起正式進行封閉整治,今后不再作為漁船停泊點,有停泊需求的漁船屆時應另擇停泊點。此外,廈港街道轄區內經廈門漁港監督局登記在冊的小型漁船所有權人,應于2015年6月10日前,前往所在社區居委會咨詢漁船退出和漁民上岸轉產轉崗有關事宜,并辦理相關手續。在避風塢內停靠的其他漁船,也應于2015年6月10日前自行離開。
避風塢堤岸長度約700米,面積約2000平方米。因為周邊居民生活污水的常年排放,避風塢沉淀了厚厚的淤泥。退潮時,淤泥完全暴露在空氣中,散發出陣陣惡臭。這也成了一直困擾這里的頑疾。隨著沙坡尾的提升改造,清淤工作也將加快進程,并確保避風塢在低潮時仍能保持一定水位,讓水體有機更新。
玉沙坡曾集三港于一體
據文史專家彭一萬介紹,早期的廈門港,僅僅是一處月牙形海灣,與如玉的沙灘連成一片,被雅稱為“玉沙坡”。按照漁民們的習慣說法,以碧山巖流下的南溪仔為界,把海邊沙灘較遠靠老市區處稱作“沙坡頭”,較近靠廈門大學處稱作“沙坡尾”。
“廈門港的發源地就在玉沙坡,這里曾集漁港、軍港、商港三位一體。外貿業、造船業、航運業都得到長足發展。玉沙坡是當時廈門所有港口中規模最大的。”
彭一萬說,這里就像一本會呼吸的歷史書,承載了太多歷史的記憶。“鄭成功曾在這里訓練八千鐵人兵,近現代著名詩人黃瀚和廈門詩人、文史學家李禧等人還專門作詩記載這段史實。”(記者 梁凱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