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四平鑼鼓樂是閩南山區民間音樂文化的遺存。四平鑼鼓俗稱粗鑼鼓,源于古代的四平戲。是早期的南戲弋陽諸腔之一,元末明初從山西傳入閩南一帶。清末時,四平戲在南靖已十分盛行。南靖民間有“萬盛鑼,誘船婆;萬盛鼓,誘查某“等俗諺,南靖有四平吹,熱煞固仔胚"的說法。
南靖四平鑼鼓樂的主要特點是將許多曲牌(華牌)連串一起,用鑼鼓配合嗩吶吹奏,表現一個故事情節。因為它表現內容大都是武將征戰情節,所以奏起來非常雄渾有力。使用樂器有大嗩吶一對、通鼓、篤鼓、鑼等。四平鑼鼓樂節奏感強,優美動昕,鑼鼓聲喧,氣氛熱烈,深受廣大民眾喜愛。四平鑼鼓樂流傳于南靖縣金山、龍山一帶。至今已有多年的歷史。在流傳過程中,它吸收了一些本土音調,以及外來的曲調,因而曲目豐富。目前最有影響力的演奏者是四平鑼鼓的第六代傳人吳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