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閩南泉州漫步,時時會產生一種身處《清明上河圖》之中的感覺。古老的西街上,許多老行當仍舊存在,生意不絕;有著百年歷史的中山路不失熱鬧、干凈,許多名小吃散落在兩旁的巷子中,使之成為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商業街;在榕樹碩大的樹冠下,老人們聽著唐代便開始傳唱的南音;到了節慶日,男人會赤裸上身,在街上跳起一種叫“拍胸舞”的古老舞蹈……厚重的歷史并未成為泉州現代發展的掣肘,在處理許多看似矛盾的問題上,泉州人有著平衡的智慧。
泉州不是那種氣勢迫人的城市,待久了卻會覺出美好。當我像泉州人一樣在古厝里吃著海鮮、喝著烏龍茶時,當我走入百年騎樓里的時尚商店時,當我輕輕摩挲南宋柱子上的浮雕時,當我看到虔誠的回民在千年清真寺里做著禮拜時,我逐漸明白了泉州人對待歷史、傳統與生活的態度。
泉州的“珍寶”就鋪陳在尋常街巷里,泉州人可能每天都路過了不得的歷史遺跡,只作尋常,不是不珍惜,是親近得已經無需刻意掛懷,人與歷史,現代與傳統,不分彼此。并非所有城市都能具有這種心胸和包容力。歷史悠久并不意味著破舊、衰敗,敬而遠之也不是善待歷史的好辦法。
在千年古城里,泉州人過得富足、活得樂呵。朱熹說泉州“滿街都是圣人”,我想并非是他們更加聰慧,或許只是他們比別人多了一顆平常心,懂得舉重若輕罷了。從這個角度說,泉州是一座頗有禪意的城市,禪在生活中。
融解在生活里的歷史
能夠與北京、蘇州、西安、杭州等同列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泉州自有其不可替代的閩南歷史文化價值:大量古船、石碑、石塔、陶瓷遺址和伊斯蘭教圣墓,共同見證了千年海港的繁華往昔;清凈寺、關岳廟、開元寺、天后宮等仍在書寫多種宗教和諧共存的歷史;東西塔、安平橋、洛陽橋和崇武古城墻所代表的中國石構建筑工藝,水平之高超令人嘆為觀止……這些珍貴文物散落在古城的四面八方,同頻繁的宗教活動、宗族慶典一道,構成了泉州人成長記憶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充滿溫情地親近,與之一同生活,而非又敬又畏地把它供奉起來,這是泉州人對待歷史的態度。或許基于同樣的心理,泉州人無比注重宗族傳統、眷念家鄉,卻又并不安土重遷,反而成為中國最大的僑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什么是浮粿?閩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圖2014-07-2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