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賢故事 光耀后世
許多先賢故事經挖掘展現在世人面前
現代典范人物故事讓家風家訓更具說服力
近現代以來,芙蓉李氏涌現了諸如李光前、李成楓、李引桐這樣的僑界巨擘,時至今日,他們的創業精神、慈善公益理念依然在故土上生長、發芽,并發揚光大。
李光前(1893年-1967年),出生在梅山鎮競豐村,他10歲隨父南渡新加坡,勤儉創業,成為新馬地區的橡膠和黃梨大王。在陳嘉庚先生傾資創辦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后,接手創辦南益公司。出身貧寒的李光前先生深受岳父陳嘉庚先生的影響,事業有成后,他熱心社會公益,對新馬地區和故國桑梓的社會公益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新馬社會推崇為“華人中的第一人”。
李甫明表示,李光前愛祖戀鄉,在創業過程之中不遺余力地回饋社會。除了大力支持廈門大學辦學外,他還獨資在家鄉創辦國專小學和國光中學。他與其后裔一手打造的“光前學村”,已成為擁有13所幼兒園、小學、中學、中專的著名學村。李甫明認為,李光前家族企業歷經百年而基業長青,端賴其嚴明謹慎、務實理性的作風,而這些正與芙蓉李氏修身謹行的族規家風相契合。
芙蓉李氏《家范錄》“務勤崇儉”條規載稱:“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士勤於讀,則富詩書。農勤于耕,則裕谷粟。女勤於織,則余布帛。以至商賈百工未有不以勤立業者。”今天讀來,依舊振聾發聵、發人深省。不管是愛國僑領李光前,還是“新加坡報王”李成楓、中馬建交的“和平使者”李引桐,他們都從小自芙蓉李氏的族規家風中汲取智慧,皆知涵養德性、修身謹行、自重自愛的道理,這也是他們日后能堂堂正正做人、正正當當做事的根源。而他們的故事也將光耀后世,并使得族規家訓更具說服力。
李振生表示,蓉中、競豐、蓉溪、梅峰四村都對優良家風家訓的傳承尤為看重,梅山芙蓉李氏家風家訓教育基地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建的。他認為芙蓉李氏的家風家訓在當下同樣具有現實意義,特別是在孝親敬長、敦族睦鄰、倡廉重義等方面,“子女要常打電話給父母問好報平安,不要等到父親節、母親節時才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他還表示,家庭是社會的一個細胞,家庭的和睦對社會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僑領李光前的展柜吸引游人駐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