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的儀式感
從餑餑匣子到青團,再到五毒餅、重陽花糕,有著“老字號”面孔,背后則是“一味百年心”的匠心,北京稻香村始終堅持以顧客為中心的文化體驗式營銷路線,致力于借助自身品牌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將中國傳統食品文化滲透到社會主流價值觀當中,潛意識影響消費者。
翻看北京稻鄉村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老字號的文化與民俗節氣息息相關。挖掘節日背后的“老味道”,讓消費者回歸記憶。
北京稻香村曾成功恢復傳統食品“京八件”、“狀元餅”、“巧果”、“重陽花糕”、“五毒餅”等多種曾經消失的傳統食品。同時,北京稻香村把傳統食品文化融會貫通到生產、銷售的重要環節。在我國傳統飲食文化中,注重“四時”、“陰陽”調和、“五味”搭配,北京稻香村根據節氣天氣特點,結合我國傳統節氣飲食特征,推出了與二十四節氣相對應的吃食,這些產品都得到了消費者的高度評價與認可。
北京稻香村熱銷的“京八件”源于宮廷御膳房,內含8種形狀、口味不同的糕點,“京八件”可以算得上是極富北京特色的年節食品,“八件”也是取個吉利數字,討個新年彩頭。而“京八件”的彩頭不僅在數字上,福字餅、祿字餅、壽字餅、喜字餅等各種與年節相關的吉言美語也一應而上,喚起很多人甜蜜、幸福的記憶。酥皮京八件的點心都是純手工打造。一層面一層酥,吃在嘴里更加酥松,而8種不同的寓意也給過年增添了喜氣。北京稻香村還為糖友特制了糖醇京八件,禮盒中有8種不同造型口味的糖醇點心。北京稻香村“京八件”已經成為地地道道的北京特產,是送給親朋好友倍兒有面的伴手禮,銷售量已超千萬盒。
據了解,北京稻香村查閱了大量古籍文獻,經過近一年時間的研發調整,才在2007年恢復了在北京消失了50余年的“京八件”。北京稻香村培養了一批技藝傳承人繼承并發揚“京八件”手工制作技藝。北京稻香村也在不斷對外傳播并普及“京八件”產品歷史、文化和手工制作技藝相關知識。
新的市場規則和更加豐富的展現形式也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未來北京稻香村希望可以在傳承傳統飲食文化的過程中吸收更多新的元素,更多地融入到年輕人的圈子,也將不斷努力研發、創新更多更好的、適合當下消費市場環境的新產品,在創新中贏得自身更好的發展。
創新網紅店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吃”是傳統飲食文化非常生動的表達載體。北京稻香村品牌定位于中式傳統食品,在百年商海滄桑中依然煥發品牌的號召力。面對巴黎貝甜、原麥山丘等歐式、臺系烘焙企業快馬加鞭地布局北京市場,北京稻香村并不懼怕。
看到稻田日記門店時,根本聯想不到北京稻香村。因為門店風格迥異,稻田日記可以說是一家甜品“網紅店”。真正新鮮的,是這家店的特殊之處在于它是老字號變網紅店——北京老字號糕點品牌稻香村旗下的首家自助店,更是唯一一家自助店。
甜點的外形、尺寸以及名字都十分俏皮可愛,吸引著一大批年輕人。挑完點心之后,可以選擇堂食或帶走。堂食的話,小姐姐會幫你擺盤。店里有為數不多的散座和一個半封閉的聚會區可供堂食,裝甜品的陶瓷盤子和茶托也頗具中國風,餐具是特別訂制的中式瓷盤。稻田日記在開業時,選擇以茶水搭配糕點。這一個細節,也體現了稻田日記與北京稻香村品牌內涵的關聯和延續性。
對于傳統糕點零售行業而言,線下網點密集才能產生規模效應。據了解,北京稻香村旗下門店超200家,并將在去年重點滲透京津冀地區戰略重點基礎上繼續深耕,加大對銷售網點開發的布局力度,跟進新開拓市場的品牌營銷活動,以產品帶動品牌,培育品牌的美譽度和消費者的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