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到了臘八。丈夫對媳婦說:“去舀點米做飯!”媳婦來到糧倉一看,個個囤子都是空空的。沒辦法,也不能不吃飯哪。于是媳婦只好拿起笤帚挨個囤子底掃。八個囤子底都掃完了,好歹掃了一些雜七雜八的米粒,只夠做一頓粥的。
從那以后,他倆就天天頂風冒雪出去要飯。轉眼到了春天,該選種種地了。小兩口扔了要飯的“乞丐瓢”,也像老輩人那樣下力氣種地干活,慢慢地日子又過好了。
日子雖好過了,但小兩口也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年到了臘八這個日子,小兩口一定要從各種米中抓出一把,摻在一起熬粥喝,為的是記住以前的教訓。一來二去的,左鄰右舍也給孩子們熬這種粥,講這個故事,以啟發后代要勤儉。于是,這種一到臘八就喝“臘八粥”的習俗流傳下來了。
臘八節的習俗
1、喝碗臘八粥迎新年
每逢臘八節,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塊,和米共煮一鍋,是合聚萬物、調和千靈之意。相傳我國古代天子,農歷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進行臘祭,敬獻神靈。在時間上,臘祭又是在農歷每年的臘月初八進行的。在這一天,人們將蔬果干物攪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獻農神,以表示慶豐收之意,并進行禱祝。
2、祭祀
臘八本來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祭祀的對象包括: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蟲神等。唐宋后來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習慣在這天祭佛。
從先秦開始,臘八節就有祭祀祖先、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的習俗。而且,臘八節還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是佛教徒的節日。所以,在臘八節這天祭神、敬佛、祭祀祖先,有祈求神靈、佛祖、先人庇佑的好兆頭。
3、泡制臘八蒜
北京、華北大部分地區還有在這天泡制臘八蒜的習俗,臘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直到蒜變成綠色。
舊時商號在臘八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賬目盤點出來,算清楚這一年的收支盈虧。債主還會在臘八這天提醒欠錢人家準備還錢。臘月里人們講究忌諱,所以就用與“算”字同音的“蒜”,來代替算賬的“算”。也因此,臘八蒜雖然好吃,市面上卻沒有賣的。都是家家戶戶自己動手泡臘八蒜,并且也給自家算算賬,看看這一年的開支,有多少積余,盤算該花多少錢置辦年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