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時速
“烏魯木齊進近,09號,航向120,高度1800,飛機載有重要病患,請求優先降落,聽你指揮。”
“09,可以落地……”空管繼續發出指令。
“地勤、救護車、醫療小組準備到位,迎接病患!”軍地聯合搶救指揮小組發出指令。
2017年11月21日,下午7時05分,這架由阿克蘇飛抵烏魯木齊的中國南方航空公司CZ6870航班上承運一名生命垂危的解放軍戰士。他叫陳石,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人武部獨立營戰士。
機場上空雪花飛舞,風雪拍打著一張張焦急等待的臉。飛機平安著陸,陳石被抬下飛機,迅速送往新疆軍區總醫院進行搶救。
“感染性心內膜炎,主動脈瓣贅生物、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二尖瓣關閉不全……”22時15分,新疆軍區總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李悟說,“主動脈瓣有細菌贅生物,如贅生物脫落,隨時都有可能引起腦梗、心梗,如果再來晚一點,就沒有搶救的機會了。”
從決定民航空運到安全抵達烏魯木齊,不到7個小時,軍地攜手搭建了快速生命救援通道,使重病戰士得到及時救治,所有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向生命致敬。
“報告副營長,炊事班戰士陳石胸口疼痛,躺在床上直打滾,您快去看看吧!”熄燈號剛剛落音,副連長張孝成氣喘吁吁地沖進張赟彪的辦公室。
“陳石,具體哪里不舒服?”張赟彪看到躺在床上的陳石臉色煞白。
“頭疼、胸悶,胸口特別疼。”陳石的聲音有些顫抖。
“趕緊通知駕駛員,發動巡邏車,送縣醫院。”張赟彪跑回宿舍,拉開抽屜,翻出工資卡揣在衣兜里,沖了出去。
坐上車,張赟彪撥出了一個電話,此時已經是11月20日零時20分。“陶部長,獨立營戰士陳石突發急病,情況比較嚴重,我們正送往烏什縣醫院治療!”
“全力治療,及時報告病情!”兵團第一師人武部部長陶濤語氣十分堅定。
閃爍著警示燈的迷彩巡邏車奔馳在這個祖國最西部的邊遠縣城,邊關冬夜的寧靜似乎被急速的車輪聲叫醒,放慢了時間的腳步。
凌晨兩點,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把睡夢中的烏什縣醫院醫生梁國敏驚醒。
“梁醫生,急診送來一名解放軍戰士,情況比較嚴重,需要做胸部彩超!”
“好的,我馬上趕到……”梁醫生二話沒說,立刻起床,把熟睡中的孩子交給家人照看,自己迅速趕往醫院。
凌晨4時06分,檢查結果基本確定了大致病情。
“從檢查結果初步判斷為兩肺感染性病變,亞急性感染性心肌內膜炎,這個情況很不好。”醫生對副營長張赟彪和指導員尹愷智說。
“咱們醫院能治療嗎?”張赟彪急切地問。
“這個病縣里醫院沒有條件和能力治療,必須轉院。”醫生回答。
醫生的話讓張赟彪和尹愷智心急如焚,第一時間把情況報告了陶部長。
聽到這一消息,陶濤也著急了。天空剛剛褪去最后一絲夜色,陶濤就趕往兵團第一師醫院(當地唯一的三甲醫院),與領導協商轉院事宜。
11月20日下午5時30分,張赟彪和尹愷智跟隨救護車一起來到兵團第一師醫院,遠遠地就看到人武部陶濤部長和曹登峰政委站在醫院大門口。
晚上7時40分,一師醫院通過專家會診及浙江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專家遠程會診,診斷結果與縣醫院基本一樣。
“這個病,師醫院只能藥物治療,不具備手術條件,必須轉到烏魯木齊大醫院才有治療可能……一千公里的路程用救護車運送,時間太長,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李平副院長對陶部長說。
聽著李副院長的話,看著躺在監護室里的戰士,陶濤憂心忡忡。陳石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一直沒有安全感,在他心中部隊就是他的家,戰友都是他的親人。想到這里,陶濤感到肩上的責任更重。
陶濤把陳石的病情及考慮乘民航轉運的想法向上級報告后,立刻得到支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事部、民航新疆管理局、駐烏魯木齊民航軍代處、新疆軍區總醫院4個單位有關部門領導立即會合,擬定運送具體計劃,啟動緊急情況預案。
時間就是生命。駐烏魯木齊民航軍代處收到民航轉運請求后,于21日12時10分立即啟動應急傷病員航空運輸預案,民航新疆管理局緊急辦理醫療氧氣、藥械航空運輸手續。南航新疆分公司第一時間確定具體航班,制定運輸方案。
“CZ6870航班的乘客請注意,本次航班因承運一名病重戰士,需要占用9個座位安裝擔架,哪位旅客有自愿改簽下一個航班的請到值班經理處登記……”這一消息播出后,這次航班的多名乘客自愿趕往登記處改簽。
“軍人為我們守邊關,我們為軍人送平安,改簽我的,我會感到十分光榮。”
“我自愿改簽,一分錢補償都不要!”
最后,9名改簽的旅客沒有一人接受航空公司每人650元的延誤補償,所有人都表示愛心不能用金錢衡量。
原定于17:30起飛的航班,推遲到18:05起飛。飛機延誤半小時,只為一個兵。
“今天你們這個航班上將有一名重點旅客需要照顧,是一名病重的解放軍戰士,盡最快的速度做好相關準備工作。”21日13:00左右,吳吉保接到運行指揮部的電話。
吳吉保和副手陳歆是兩位經驗非常豐富的老飛行員了,而掛斷電話的那一刻吳機長心里還是“咯噔”了一下,因近年來,很少接到緊急情況。“為人的生命擔憂,擔憂機組稍有閃失,將影響一個年輕的生命。”
“今天的航班優先保障戰士的生命,把戰士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吳機長反復強調這句話。
為了縮短登機時間,機組人員反復推演從救護車到舷梯、再到固定擔架等上機的程序,最后決定讓客梯車直接對準后艙門,這樣上下飛機就可以節省14分鐘時間。
承載著生命的希望,肩負著重要的使命。飛機緩緩滑向跑道,對正跑道。空管給出“200號起飛”,機長吳吉保考慮按200號起飛,飛機要盤旋起飛,繞行180ο,可能有顛簸。于是向空管申請“飛機有重要照顧人員,建議改‘09’號起飛”。
飛機起飛后,烏魯木齊空管給出高度7500、8100巡航,此時,吳機長發現8100米高度,飛機稍有顛簸,再向空管申請3次,飛行高度從8300、8600,一直到8900米。
即將達到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吳機長向空管發出請示:“烏魯木齊空管,我們有特殊旅客,需要優先落地,不能延誤、不能等待。”
烏魯木齊空管告知:“你們沒有任何限制,準許優先落地。”
7個小時航空轉運,60分鐘的空中飛行,飛機平穩著陸。
救護車駛進新疆軍區總醫院,陳石被安排在重癥醫學科ICU病房。院長柳建軍連夜召集全院專家進行會診,柳院長說:“不惜一切代價搶救,把搶救戰士的生命當做一場戰役來打!”然而,一天時間過去了,陳石心臟衰竭嚴重,病情依然沒有穩定。“我建議報告陸軍衛生局請求國內知名專家來烏魯木齊現場指導治療。”柳院長說。
陸軍領導了解情況后,第二天指派陸軍軍醫大學重癥醫學科3名專家飛往烏魯木齊,觀察完陳石各項檢查指標后,專家說:“今天是陳石進行心臟手術的最佳時機,馬上準備手術。”手術持續將近7個小時,順利成功。
蘇醒后的陳石雖然不能說話,但他使出全身力量對著醫護人員豎起大拇指,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經過術后幾天時間的恢復,陳石的狀態逐漸好轉,心率平穩,各項生命體征良好。
就在大家為之振奮的時候,陳石病情突然出現反轉。心率失常,心臟室顫,心臟驟停……
“快上呼吸機……所有人員參加搶救……”周新主任現場指揮,一場生死攸關的“戰斗”又一次打響。
連續按壓56分鐘,總計電擊觸46次……醫生再次把陳石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搶救結束后,參與搶救的醫生都累癱在地上。醫學規定按壓搶救30分鐘不能救活即可宣布臨床死亡,但是他們沒有放棄,他們寧愿用盡自己的全部力量,都不放棄最后一絲希望。
從陳石發病至今一個月時間過去了,他的主治醫生韓紅偉在醫院守護了他整整一個月,一次也沒有回過家。
“陳石能搶救過來本身就是一個奇跡,他是我從醫以來見過的病情最復雜、危險期最長的病人。”韓紅偉看著正吹氣球進行心肺功能恢復的陳石欣慰地說。
“謝謝所有關心我的人……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第三次生命,我會用剩余的生命感恩……”這是陳石的聲音,雖然很小,但低沉中蓄發了他所有的力量。
在廣袤新疆的千里邊關,延綿不絕的不僅僅是巍巍高山,還有軍對民的愛,民對軍的情。在這里,軍民一家親的團結琴弦彈奏出和諧動人的旋律,綻放出軍民合力營救的生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