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旅行,你會被什么吸引?是美麗的自然風景、美味的特色食物,亦或是聽當地人講一段少為人知的動聽故事?對歷史文化感興趣的人,不妨多問一句,這座城市的創建者是誰?也許這問題很多時候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換個視角探知歷史,總能了解到不少有趣的故事。
一人締造一座城市的輝煌
作為俄羅斯歷史上思想最開放、最具改革精神的沙皇,彼得大帝帶領俄羅斯從一個垂垂老矣、日薄西山的沒落王國一躍成為在歐洲獨當一面的強大帝國。他的一生有無數的英雄事跡和傳奇,而他最偉大的杰作之一,便是締造了圣彼得堡這座屹立于芬蘭灣的北方之都。記者從俄羅斯聯邦旅游署了解到,1703年5月16日在涅瓦河三角洲兔子島的土地上,彼得大帝插下一條木棍,宣布了彼得堡羅要塞的建立,彼得堡羅要塞作為俄國同瑞典進行北方戰爭的前哨陣地而被創造,彼得大帝親自為它選擇了一處易于防御的地點,并監督建造工作。在瓦西里島上至今還矗立著彼得大帝手拿圣彼得堡建市藍圖的銅像。后幾經擴建,建成一座六棱體的古堡,古堡的墻高12米,厚 2.4—4米,沿涅瓦河一面長700米,成為當地歷史最悠久的遺跡。
而圣彼得堡就是在要塞的保護下誕生和發展的,為了建造這座城市,俄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約有10萬名工匠被派駐到工地上勞作,因為這里原本是一片沼澤地,所以彼得大帝下令,把全國所有的石頭運過來充當地基,其他任何地方禁止使用石頭蓋房子。在這片圣彼得堡建城之初的土地上,至今還聳立著與彼得堡羅要塞同步起建的彼得堡羅大教堂,而彼得大帝的遺體就安葬于此。在教堂外面有一座彼得大帝銅像,與其他立馬橫刀、威風凜凜的彼得大帝雕像不同,這是一尊穿便裝的坐像,孩子們會坐到他的腿上與他合影,來到此處的人們會摸一摸銅像的手,相信這樣可以帶來好運。
作為世界上最早按照統一規劃建設的城市之一,圣彼得堡幾乎包括了18世紀到20世紀間歐洲所有的建筑基本風格,這是一座由當時世界各地最頂尖、最優秀的工匠共同完成的著名杰作。他們請法國人設計了藝術學院,請英國人設計了巴弗洛夫斯克宮,請意大利人設計了俄羅斯博物館和劇院,俄羅斯名匠則設計了喀山教堂和海軍部。如今這里擁有著1000多個保存完好的名勝古跡,包括548座宮殿、庭院和大型的建筑物,32座紀念碑以及137座藝術園林,此外還有400多座精美的橋梁。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訴說著它高貴精致的歷史,因而圣彼得堡整座城市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游走間聽聞英雄的傳奇故事
有些英雄的歷史故事由于太過久遠,如今已經無法在城市中尋找到保存下來的遺址,但你依舊可以在游走間,抓住一點點蛛絲馬跡。和當地的老人聊天,聽一段代代相傳的傳奇故事,盡管這段歷史的見證者早已無一存活。和定居西班牙的文字工作者劉雯聊起西班牙的每一座城市,她毋庸置疑地告訴記者,巴塞羅那就是她的心頭愛。
“巴塞羅那地區發現的最早人類蹤跡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然而真正有明確記載的人類定居,還要從迦太基王國與羅馬的戰爭說起。迦太基王國的腓尼基人喜愛貿易、厭惡戰爭,兼之具有經商天賦,生活十分富足,雖然擁有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海軍,但依然敗在羅馬人的手里。兩國戰爭陣地轉移到了陸地之上,為哈米爾卡這顆將星的閃耀鋪開了舞臺。”她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傳說中,巴塞羅那就是在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的公元前230年,由哈米爾卡·巴卡(Amílcar Barca)這位迦太基的無敵將軍建立的,建立的初衷是支持海上貿易并防御羅馬人的進攻。
當時的戰爭形勢十分嚴峻,迦太基與羅馬國情迥異,羅馬人萬眾一心,誓將戰爭進行到底,腓尼基人卻大部分沉溺于安逸享樂,希望用金錢去雇傭外國人為自己賣命。哈米爾卡將軍幾乎相當于以一人之力對抗整個羅馬,并未受到迦太基執政層的支持,盡管如此他仍舊未曾一敗,令敵人聽到他的名字便心生畏懼。因為他指揮的軍隊動如雷霆,奔襲千里如同轉瞬,又因為他的姓氏本身就是閃電的意思,所以他被羅馬人敬畏地稱為閃電哈米爾卡。”哈米爾卡作古多年后,羅馬人占領了巴塞羅那,在此繼續修筑防御工事、城墻與兵營,將哈米爾卡賦予巴塞羅那的貿易與戰斗的神職發揚光大?,F今巴塞羅那的老城區,便是自那個年代傳承下來的歷史痕跡。
歷史名人為城市文化奠基
如若由于朝代更迭、歷史復雜而無法清晰說出誰是這座城市的創建者,那么不如去了解對城市文化影響最大的人物,這位不一樣的“英雄”也許創造了整座城市文化的主旋律,也許曾經將新鮮的血液溶入到城市的血脈中。游遍歐洲的自由撰稿人柳千晴向記者講述起自己對波蘭首都華沙的印象時表示:“由于歷史原因,華沙整座城市給人的感覺都是憂郁悲傷的,而肖邦就是華沙的一抹亮色,大概這也是為什么來到華沙的旅行者總是會選擇追尋肖邦的足跡。肖邦對華沙這座城市的文化影響深入骨髓,你能夠在城市的許多角落尋找到肖邦留下來的痕跡,比如在街邊的長椅上就雕刻著肖邦的樂譜。而在城中的教堂里,還存放著肖邦的心臟,據說世界大戰時為了保護這顆心臟,有兩名修道士犧牲了。”
日本歷史上的江戶,也就是如今的東京,曾是掀起明治維新浪潮的起始地。資深導游劉琪表示,江戶時代的歷史值得一探究竟。她告訴記者,“曾撰寫了《講孟余話》、《幽囚錄》等著作的吉田松陰可以說是明治維新的精神領袖和理論奠基者,年輕時的吉田松陰曾拜在江戶末期著名思想家佐久間象山的門下學習蘭學,即西方科學技術,后因帶學生偷渡美國黑船等事件多次入獄。代表著先進思想的吉田松陰曾在獄中對囚徒進行教學,重獲自由后也建立過私塾辦學。”
從古至今,愛爾蘭孕育了許多知名的文學家與藝術家,單說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就有4位——葉芝、蕭伯納、貝克特與希尼。愛爾蘭假期(IRE Holidays)產品經理宋汶睿告訴記者,“都柏林在20世紀初仍處于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而正是由于面對這種生活困頓、精神麻木的社會狀況,偉大的現代主義作家詹姆斯·喬伊斯被迫于1904年逃離故土,并且在異國他鄉書寫了他對都柏林這座陰郁之都的愛與仇恨,以及社會環境對人的理想和希望的毀滅,產生了著作《都柏林人》。漫步在都柏林市中心的奧康納大街(O'Connell Street),街道兩旁坐落著英倫建筑,街道中央矗立著的奧康納雕塑是游客認識愛爾蘭歷史的關鍵線索,每一座雕塑所代表的歷史人物都對這塊自由的土地付出了諸多貢獻,這里讓人不時聯想到《都柏林人》中所寫到的種種場景。”(汪 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