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天氣轉暖,各品牌冷飲大戰打響。記者發現,多個冷飲品牌上調了批發價格,上調幅度普遍在20%至30%,今夏要想找到2元以下的冷飲有些困難。與此同時,個別保持原價的產品也在悄然“瘦身”。
兩元以下雪糕難覓
記者昨天從本市多個冰糕批發點獲悉,伊利、蒙牛、和路雪等產品批發價格今年大漲近30%,而零售市場上更是難覓2元以下的冷飲。
“夢龍漲價最明顯,去年賣5元,現在賣6元;巧樂滋從2.5元漲到3元,千層雪也從3元漲到了3.5元。” 潘家園一家冷飲小鋪的店主告訴記者,漲價的雪糕集中于大品牌的中高端產品,漲價范圍均在0.5元至1元,漲幅在20%左右。“進價漲了,我們不得不漲。”冷飲店老板說,以伊利的巧樂滋為例,去年他拿到的批發價格大概為1.7元,零售價為2.5元,而今年批發價已經漲到了2.1元,他的售價不得不漲到3元/支。
勁松附近一家便利店的售貨員告訴記者,今年冷飲價格上漲的品種較多,漲幅普遍在0.5-1元,尤其是一些以奶油為主料的冷飲,總體漲幅達到20%至30%。“奶油都漲價了,冷飲肯定也要漲。”
“減量不減價” 商家玩瘦身
奶油類雪糕價格上漲,一些冰棍類冷飲則悄然玩起“瘦身”。市民曹小姐近日購買了伊利冰工廠的冰棍,雖然仍是每根1.5元,但和去年相比,“個頭兒”卻小了一圈。
昨天,記者從不同冷飲店購買了4根生產日期不同的伊利冰工廠冰棍,外包裝袋上顯示,這4根冰棍的生產日期均在今年3月20日前后。其中,山楂爽的重量是75克,冰片蜜桃的重量是80克。但通過網絡查詢,2010年3月22日伊利冰工廠的山楂爽的重量是81克,冰片蜜桃的重量是93克。相比之下,山楂爽“縮水”6克,冰片蜜桃“縮水”13克。
漲3%到5%屬合理范圍
一家大型冷飲企業相關人士表示,牛奶,白糖等原材料今年普遍漲價,雪糕價格上漲也是自然的事。雖然各大乳企在年報中不約而同地提及成本上漲的壓力,但專家分析,這并不能構成冷食大幅調價的合理理由。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對于乳企來說,近一年來成本壓力上升最明顯的只有兩部分:飼料價格和人工價格,而原料奶價格與去年基本持平,輔料如白糖的價格比去年還低,因此雪糕如此大規模漲價有跟風漲價的嫌疑。“考慮到人工和飼料等成本,漲3%到5%還算合理,超了就不合理了。” 王丁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