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筍凍”是不是一定要加入明膠?會不會有黑心商販添加工業明膠?昨日,記者對廈門幾家老字號“土筍凍”專賣店以及一些路邊攤點進行走訪調查發現,傳統方法制作的“土筍凍”無需添加明膠。但是,也有商家為了降低成本、縮短制作時間,從而添加明膠。至于市民擔心的“土筍凍”添加工業明膠,還只是一種猜測,目前還沒有具體案例來支撐這一說法。
引起大家熱烈評論的微博。
爆料
土筍凍里有明膠
昨日傍晚,藺先生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在電話中表示,關于“‘土筍凍’里添加明膠”的微博,的確是他發布的。
藺先生說,他是一位醫學工作者。4月16日下午,他到海滄一家餐館吃飯,看到餐桌上的“土筍凍”,他笑著問老板:“你們這土筍凍加了明膠吧?”老板坦言相告:“里面的確加了食用明膠。”
藺先生疑惑,既然“土筍凍”可以添加“食用明膠”,難保有些黑心商家不會添加“工業明膠”。因此,藺先生就將他的所見所聞發到微博上,希望引起網友和有關部門的注意。
記者發現,藺先生發布的這條微博被迅速轉發擴散,引發廈漳泉等地網友的熱議。
調查
傳統做法可自然成型
位于中山公園西門附近的“天河西門土筍凍”,是一家老字號。“你們的土筍凍在制作的時候,要添加明膠嗎?”昨日上午,記者找到這家店,并對該店老板進行咨詢。
“我們都是采用傳統方法制作,沒有加明膠。”老板表示,“土筍”(海星蟲,生于海灘泥沙中)含有很多“膠質”,經過熬煮,“膠質”和湯融合在一起,然后將煮好的“土筍”分裝在模具杯里,“在冰箱放一晚上,第二天就成型了”。
另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亞成老二市口土筍凍”的陳大姐則表示,“土筍凍”好不好,關鍵是看“土筍”的熬制過程。陳大姐強調,為了做好這個招牌,他們都是選用上好“土筍”,而且要舍得多放,最后熬出來才能自然成型,味道正宗。
成本
使用明膠省時省錢
“那些加明膠的土筍凍肯定是有的!”陳大姐坦言,傳統制作土筍凍,完全是靠“土筍”自身的膠質成型,成本較高。加入明膠和少量“土筍”一起煮的話,也能成型,成本較低,而且還能節約熬煮時間。
根據陳大姐的說法,廈門的確有一些商家為了節約成本,在“土筍凍”里添加明膠,至于有沒有添加“工業明膠”,她就沒有聽說了。集美大學一位化學教授也表示,“土筍凍”里添加明膠,并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廈門的確存在這種情況。
隨后,記者沿街問了幾個“土筍凍”攤點,這些商販似乎不喜歡聽到“明膠”二字,全都堅稱自己的“土筍凍”是純天然制作,沒有添加明膠。
延伸
土筍凍作坊造 品質靠誠信
記者走訪發現,土筍凍雖說只是個小吃,但在閩南地區卻很有市場,不僅市民喜歡,很多酒店還將其作為一道特色菜品,推薦給外地游客。
記者了解到,廈門目前并沒有食品廠家專門生產土筍凍,這道小吃主要通過“家庭作坊”制作。因此,除了一些專賣店,很多土筍凍其實是通過流動攤販,賣給廣大市民的。
“我們是食品安全承諾單位。”陳大姐強調,現在土筍凍的消費市場越來越大,在制作品質上,他們完全是靠自覺和誠信,這樣才能保住他們的“老字號”。
記者了解到,廈門、泉州、漳州等地都有土筍凍,其中以泉州安海的“土筍凍”最為有名。但是,目前的一個現狀是,“土筍凍”名稱統一,做法卻是各異——比如,“土筍凍”到底能不能添加明膠?添加多少才算合適?這些問題并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昨日下午,廈門衛生部門的工作人員也坦言,這些“土筍凍”專賣店的食品衛生許可證是由部門頒發的,但是店家在制作過程中到底有沒有添加“工業明膠”,很難監管。至于流動攤販銷售的“土筍凍”,就更加難以監管了。目前,廈門并沒有發現“土筍凍”添加“工業明膠”的具體案例。
【記者手記】
小吃雖“小”也要規范
廈門市民喜歡吃土筍凍,但是能夠具體說出其營養價值的,估計沒有幾個。昨日下午,一位營養科醫師向記者透露,“土筍”作為一種海蟲,它的營養成分目前還沒有一個權威的說法,因此關于土筍凍的營養價值問題,也是不太好評說的。
記者發現,遭遇類似情況的,還有閩南地區的另一種特色小吃——雞仔胎。雞仔胎是經過孵化,但又未能孵出小雞的雞蛋,剝殼能看出小雞的雛形,細軟的絨毛,甚至還可以看見雞骨頭,這道小吃在漳州地區頗為流行。
但是,這道獨特的小吃同樣面臨著制作規范、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問題。曾有記者對此做過走訪調查,最終,漳州當地的衛生部門也沒能給出一個確切的說法。
因此,如何保證市民和游客在品嘗閩南特色小吃時,更加有“底氣”和“保障”,除了強調制作商家的自律外,相關部門是不是也應該有所作為呢?
【提醒】
傳統土筍凍“快化”
明膠土筍凍“經久”
加明膠和未加明膠的“土筍凍”在外觀上都是“晶瑩剔透”,一般食客很難辨別,仔細品嘗的話,兩者在口感等方面是有差別的:傳統“土筍凍”膠質濃厚,入口濃郁,常溫下一段時間就會融化;明膠“土筍凍”比較Q,味道沒有前者那么濃郁,常溫下長時間不會融化。
有網友呼吁,“土筍凍”是閩南地區的一個招牌,如何將其合理規范以及納入統一管理,是相關部門值得重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