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臺當局勞動部門官網(wǎng)指出,9月28日休的是“孔子誕辰紀念日”,并不是外界誤以為的“教師節(jié)”,勞動部門說,從1985年開始,都從未使用過“教師節(jié)”這三個字,“孔子誕辰紀念日”一直以來都是勞工的法定假日,因此教師節(jié)是否放假,應該要以工作者是否為臺灣地區(qū)“勞動基準法”的適用對象做為依據(jù),而且現(xiàn)階段公、私立學校適用“勞動基準法”與其他教育人員法令之受雇者休假問題,可參照5月1日“勞動節(jié)”的處理方式辦理。
臺灣聯(lián)合新聞網(wǎng)9月26日報道稱,孔子年輕時家境貧困,是個“打工仔”,曾為貴族做過“委吏”和“乘田”等工作,管理倉儲和畜牧,確實屬于“勞工”。
島內(nèi)一位歷史補教老師吳靖指出,孔子的父親是個落魄貴族,家庭經(jīng)濟狀況不是很好,加上母親非正室,在家里地位不是很高,早年生活相當艱辛,才會說出“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這句話。另外,孔子的事跡在古書里記載不多,但可以確定的是,孔子在18、19歲時,曾為魯國貴族做過文書、倉儲等工作,在當時的封建制度下,貴族會找很多人幫忙他管理、服務,孔子算是落魄的“士”階層,做過很多類型的工作。
另外,吳靖也提到,其實早期孔子生日并非定義為9月28日,在民初之前,是定義為農(nóng)歷8月27日,到1950年臺師大中文系教授程發(fā)韌透過歷法研究,推算出孔子誕辰應是9月28日,被國民黨當局採納,9月28日才變成孔子誕辰紀念日。
景美女中語文老師陳嘉英對此表示,在當時的制度下,多數(shù)人都是“勞工階級”,孔子也不例外,才會說出“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這句話,因此可以確定孔子不是貴族,才會稱自己地位卑賤,因此什么事都要會。而當時只有貴族可以受教育,但孔子是靠自己辛苦求學問,才有如此成就,孔子曾有一句話說“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便是孔子喜好學習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