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蔡英文說要捍衛軍公教的尊嚴,卻放任民進黨籍公職人員對這個群體做人身攻擊,連刻意的抹黑造謠都充耳不聞。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行徑,與過去在野的民進黨不分軒輊,蔡英文怎能抱怨民意支持度低落呢?
整個年金改革沒有一套足以遵循的標準,只見主其事者一味地貶低“軍公教”團體,來討好勞工,這種“拉一幫、打一幫”的作法,怎配稱負責任的改革?
蔡英文原先對其“新南向”政策信心滿滿,自認只要登高一呼,定然能與對中國大陸政治意圖高度質疑的東南亞國家一拍即合,借臺灣產品優勢,長驅直入東盟市場,削減臺灣對大陸的經貿依存度,也達到“聯美日、抗大陸”的戰略目標。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原定的“臺灣駐新加坡代表”江春男因酒駕被迫請辭,接著蔡英文屬意的前臺當局“外交部長”、也是蔡當局主導“新南向”政策的黃志芳,傳出不被新加坡接受而擱置,被民進黨視為“新南向”政策前進指揮官的“駐新加坡代表”人選,至今仍無法確認,對已經上任半年的蔡當局來說,簡直就是不光采的執政紀錄,顯示民進黨選前只是把“新南向”當成政治口號,已成為“海市蜃樓”了。
再者,雖然大陸至今未有動作,仍希望蔡英文完成“兩岸試卷”,但奔走兩岸的臺商卻不做如是想。他們從大陸日益緊縮的對臺政策看出端倪,紛紛建言蔡當局,應盡速與大陸達成政治默契,以避免大陸的嚴厲報復。
但蔡英文除了高舉“維持兩岸現狀”反復催眠外,以“臺獨”意識形態綁住自己手腳,其兩岸政策付之闕如,只能被動地回應大陸對臺策略。倘若“地動山搖”真的發生,民眾恐怕只能自求多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