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即將到來的西班牙國家德比,是11年來第一次沒有“梅羅”共同參與的世紀對決。梅西橈骨骨折,缺席的第一場重頭戲就是10月25日凌晨歐冠小組賽巴塞羅那對陣國際米蘭。C羅轉會尤文圖斯之后第一次“回家”,在老特拉福德收獲了滿場歡呼和掌聲。遺憾與溫情之后,我們依然要去面對難以接受的現實:
絕代雙驕今后可能碰面的戰場,只有歐冠的小組賽,或者,淘汰賽。
看著他們成長為全世界最強的兩人,看著他們在一個賽季六次國家德比當中殺得難解難分,看著他們隨隨便便就瓜分了十次金球獎(含合并前后的世界足球先生),看著他們同時在俄羅斯世界杯淘汰賽第一輪鎩羽而歸……
梅西在比賽中過人技巧展示 與C羅之爭至今難分高下
鮮花、獎杯、爭議、質疑的簇擁下,10年來足壇主旋律始終是“梅羅之爭”。2006年德國世界杯是大羅、小羅、齊達內三名超一流巨星的謝幕演出,此后十二年,地球上過半的球迷都在樂此不疲地爭論——C羅和梅西的歷史地位應該怎么排。
天賦和技術 梅西坐五望三
以天賦和技術論之,南美球員是世界最強;而以職業態度和自律程度論之,歐洲球員天下第一,這是公認的結論。畢竟兩位球王都來自南美,對足球的發展起到了長足的推動作用。貝利和馬拉多納之后,能同時在天賦、技術、成就、影響力、推動作用五個維度同時影響足球世界的,還沒有第三人出現。以這五項來考證C羅和梅西的歷史地位,無疑太苛刻。畢竟絕代雙驕的履歷當中,都缺少了世界杯冠軍這一決定性的榮譽。
1986年之前的“上古足球”和技戰術并重的“現代足球”有著巨大的鴻溝,但貝利、加林查、迪斯蒂法諾、蓋德·穆勒等人的真實存在是不能回避的。特別是貝利,在“上古足球”時代絕對是現象級,三次世界杯冠軍和“梅羅”兩人各五次金球獎相比,恐怕還是前者更有存在感。隨著足球技戰術的日臻完善,世界杯這項“終身成就獎”更考驗團隊貢獻和戰術執行的合力,從考量標準當中忍痛排除,不能不說是巨大的遺憾。
只看天賦和技術,三十二年來梅西完全可以排進前五。無論控球的精度,有球能力,還是盤帶、過人、突破、擺脫的合理性,梅西的技術水平在馬拉多納、羅納爾多、羅納爾迪尼奧、羅馬里奧之后——三人來自巴西,兩人來自阿根廷,足以說明南美球員的技術表現力是何等驚人。
從1986到2018,足球整體戰術的發展被推高到一個不可想象的層次,防守結構化的快速成熟,對球員持球空間的壓縮越來越厲害,能以天賦和技術獨自抗衡這一趨勢的球員當中,我個人覺得,影響最大的只有馬拉多納、羅納爾多和梅西。老馬催生了防守結構化概念,大羅加速了這一概念的成熟,梅西則一直在獨立對抗著防守結構化給他帶來的限制。本來2014年巴西世界杯是梅西個人挑戰防守結構化的最好機會,可惜他離大力神杯就差一線。
勤奮和自律,C羅史上第一
作為職業典范,C羅的偉大和成功在于勤奮、自律。他的學習天賦永遠沒有上限,而他的勤奮,是如假包換的歷史第一;重要的是,他為了實現目標時刻改變自己的能力,也沒有上限。
C羅與梅西之爭 網友的言論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他總是在鞭策自己、敦促自己,去攫取每一次勝利,所以他的內在驅動力是Max,完全沒有數值量化的可能。
勤奮和自律或許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卻絕對是通向成功最大的基礎。當這兩項素質成為實力的一部分,就不難理解C羅為什么能和梅西并稱絕代雙驕。
英特爾前任CEO安迪·葛洛夫曾經說過:“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科比·布萊恩特如是、勒布朗·詹姆斯如是,C羅亦如是。兩位籃球天才自虐一般地比訓練、比帶隊能力、比掌控賽場的質量,爭奪了半個職業生涯,無非為了能和邁克爾·喬丹并駕齊驅。C羅的偏執在于,他要用努力證明自己不輸于梅西,甚至還要在競技生涯的長度上超過這位唯一的對手。
為了這個目標,他不惜把瘋狂的訓練質量從馬德里帶到都靈,傳染了整個尤文圖斯的隊友。簡直就是“生化危機”的足球版。
C羅的自我塑造其實付出非常大。他犧牲了葡萄牙球員連續帶球進攻的技巧,以及技術的多變性,在射門能力、完成射門環節、成功率方面無限催化和提升,無休止地增強射門穩定性,壓榨頻繁沖刺的體能極限。有了上述資本,才可以“喪盡天良”一般攫取球隊的進攻資源,實現任意開火權。在C羅身上想看到“狀態不好,撤退”和“技能不全,撤退”的情況已經成為了奢望,越是困境,越要戰而勝之,是他最鮮明的性格特征。
最終,C羅的個人能力同樣演化為一種重要的戰術價值,因為他不計成本沖擊對方球門的存在感,給對手帶來的防守壓力城指數型提升,同時使得對手的進攻輸出直線降低,隊友才得以順利掌控比賽。他一離開伯納烏,不知有多少西甲對手為之歡欣鼓舞、鑼鼓喧天。
真是典型的“親者痛仇者快”。
平心而論,梅羅二人不僅僅是南美和歐洲職業足球對抗到極致的頂級產品,更是足球大工業時代下“技術專精”和“戰術專精”的兩個完美體現。這個時代不僅注重技戰術的雕琢,更在科技、醫療、營養、訓練方面強調細節增益;因此團隊協作遠遠大于個人輸出,最終還是時勢造英雄。
銀河戰艦“歐冠三連”、阿根廷、克羅地亞的世界杯亞軍,葡萄牙的歐洲杯冠軍,法國、德國的世界杯冠軍,歸根到底,還是團隊努力為導向。這更顯得“絕代雙驕”的珍貴,以單純的歷史排名來評判C羅和梅西,是不公平的。
多年過去了,“梅羅之爭”在我們的青春歲月中已經到了看一場少一場的階段。四個月前的俄羅斯,我們責怪過姆巴佩不解風情,也抱怨過烏拉圭葬送了葡萄牙再次面對法國的機會,如今面對三天后的西班牙國家德比,我們應該慶幸,和絕代雙驕共同度過了跌宕起伏的九年,如今他們依然在場上奔跑,身后的第三人還遠遠沒有出現。這樣的時光,但凡能擁有一天,能爭吵一天,都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