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只黑臉琵鷺造訪石獅濕地公園,另有多只白琵鷺。”11月24日,長期觀測泉州灣鳥類的攝影師鄭榕凱向記者報料。從2021年秋季起,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臉琵鷺已連續三年來到石獅濕地公園越冬,今年的數量或刷新觀測紀錄。
當日9時許,正處海水高潮時分,記者前往石獅濕地公園,在靠石獅大道一側的藕塘發現這群黑臉琵鷺,它們與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白琵鷺為伴,混在白鷺、反嘴鷸等組成的鳥群中,從遠處觀察并不大容易辨認。不過,透過長焦相機鏡頭可以發現,它們的覓食動作與白鷺不同,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扎在藕田里像掃雷一樣來回晃動;黑臉琵鷺與白琵鷺極為相似,但黑臉琵鷺的額、喉、臉、眼周全為黑色。
琵琶嘴、黑臉龐、白衣裳……黑臉琵鷺因其鳥喙與中國樂器琵琶極為相似而得名,亦因其姿態優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黑臉琵鷺在泉州灣水頭外線濕地多年有記錄,石獅濕地公園于2021年11月首次記錄到8只。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志愿者委員會主任委員、泉州市觀鳥學會會長吳軻朝介紹說,黑臉琵鷺是全球瀕危珍稀鳥類,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其繁殖地在西伯利亞以及我國遼東半島一帶,泉州灣南岸是其重要的越冬棲息地,隨著氣候變化,它們還將繼續向南遷徙。
“從今年觀測記錄的情況看,水頭外線濕地有記錄到14只黑臉琵鷺,數量達到高峰。”吳軻朝告訴記者,去年泉州灣水頭外線濕地互花米草全面清除后,遷徙候鳥的覓食區、停歇區擴大了,今年來此停歇、中轉、越冬的候鳥數量也明顯增加。而石獅濕地公園是泉州灣河口濕地鳥類的“后花園”,在海水高潮或大風天氣期間,包括黑臉琵鷺在內的大量候鳥飛到這里停歇覓食。
又是一年遷徙季,護航候鳥遷徙路!中國東部尤其是沿海地區,處于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飛通道上,泉州灣以及石獅濕地公園是其重要的一環。據悉,隨著候鳥遷徙高峰期的到來,泉州、石獅有關部門及社會力量共同努力,保護好遷徙鳥類及其越冬地安全,同時也呼吁廣大市民群眾,為候鳥遷徙保駕護航!當我們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時,一些山水精靈會悄然而至。
(記者 林恩炳 顏華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