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鴻山鎮東埔三村以精神文明建設為抓手,深入推進移風易俗,開展鄉風文明建設,打造文明和諧鄉村,先后獲評泉州市“百個移風易俗典型村”、第三批泉州級“文明鄉風聯系點”、福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福建省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等榮譽稱號。
移風易俗觀念深入人心
據悉,東埔三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黨員先鋒模范和村民自治的“三大作用”,成立東埔三村鄉風文明工作領導小組,組建紅白理事會等“四會一隊”,修訂健全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章程》等有關配套制度和措施。村“兩委”、老年協會等帶隊入戶動員,提倡簡辦各類紅白事捐資公益事業。定期召開黨員干部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公媽廳”代表座談會等,及時對有婚喪事大操大辦苗頭的村民說服教育。同時,該村還建有漁文化博物館、黨建文化墻、“鄉村振興”彩繪景觀墻等鄉風文明教育實踐基地,并依托鄉村文化記憶館開展“邱氏家訓”等宣傳活動,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婦女之家建立道德講堂,宣講移風易俗典型事例,講幸福家庭、文明家風故事。此外,該村充分利用村廣播喇叭、戶外LED、微信公眾號、網格片區微信群、張貼公示等形式加強宣傳引導、示范帶動。
捐贈養老事業蔚然成風
2008年,為響應群眾的呼聲和需求,經多方籌資善款,以東三村委會為運營主體、面向東埔三個村所有老年人開放的東埔敬老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積1314平方米,內設普通床位56張,配套食堂等多種功能區。
運營以來,“接地氣”的管理模式和公益性的運營性質使村民鄉風文明的觀念有了質的轉變。同時,面對敬老院受限于無營業收入難以維持的情況,東埔三村結合村情實際,發揮主動創新精神,針對當下仍存在的農村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盲目攀比等問題,聚焦移風易俗,于2020年建成“家宴中心”,嚴格控制各類紅白事宴席規模,有效推動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弘揚禮俗新風,反哺敬老院建設。2020年以來,該村共有152戶家庭喜事新辦、38戶家庭白事簡辦,減少宴席約2132桌次,為村民節約300多萬元的支出,其中收到公益捐資約178萬元,為東埔敬老院日常運營增資。2022年1月,東埔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建成,村落養老公益事業進一步發展。
移風易俗常態長效開展
為確保移風易俗工作常態長效,進一步推動養老公益事業、鄉村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東埔三村積極結合村民需求,增強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塑造鄉村文明新風尚。于2023年年初組織召開全村“公媽廳”代表移風易俗座談會,就“禁止分發毛巾”等事項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得到參會人員的熱烈支持,預計每年可節約村民支出80萬元以上。自2023年3月1日禁止分發毛巾和“老大貼”以來,已有15戶家庭積極響應,簡辦喪事,共計節省約12萬元。
現如今,紅白喜事簡辦、省錢做公益在東埔三村蔚然成風,形成了以“新風”為榮,以“陋習”為恥的社會新風尚,全面譜寫新時代移風易俗新篇章。(記者 楊德華)